2018年3月30日,中化集團下屬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針對一船從中國泉州到新加坡的汽油出口業務,成功完成了區塊鏈應用的出口交易試點。這是
2018年3月30日,中化集團下屬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針對一船從中國泉州到新加坡的汽油出口業務,成功完成了區塊鏈應用的出口交易試點。這是全球首單有政府部門參與的能源貿易區塊鏈應用項目。
這已經不是中化集團第一次運行“區塊鏈+能源”項目。中化集團于2017年12月完成了首單原油區塊鏈進口交易試點。
全國首單之后的再一個全球首單
據新華社2017年12月25日報道,中化集團針對從中東到中國的原油進口業務,成功完成我國第一單區塊鏈原油進口交易試點。
報道中稱該技術應用的兩大支撐——數字提單和智能合約,可以大幅提升原油交易執行效率,優化20%至30%交易融資成本。
2018年3月30日由中化集團旗下中化能源科技成功試點全球首單有政府部門參與監管的基于區塊鏈應用的能源出口交易。出口試點參與方包括中化集團旗下的泉州石化與石油公司、廈門海關、中檢集團、匯豐、及船東、貨代公司等,目前本船汽油已經在新加坡現貨市場完成銷售招標。
這一次試點經歷的流程復雜,是全球第一次包含了大宗商品交易過程中的所有關鍵參與主體的區塊鏈應用。利用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特點,將跨境貿易各個關鍵環節的核心單據進行數字化,對貿易流程中的合同簽訂、貨款匯兌、提單流轉、海關監管等交易信息進行全程記錄,大大提高了合同執行、檢驗、貨物通關、結算和貨物交付等各個環節效率,降低了交易風險。相比傳統方式,區塊鏈的應用能整體提高流程時間效率50%以上,融資成本減少30%以上。
中化集團繼2017年12月完成了首單原油區塊鏈進口交易試點后,再一次將區塊鏈技術深度應用成品油出口業務場景上,這也標志著中化集團在能源化工進出口貿易業務領域的區塊鏈應用全部驗證成功。
在中化能源科技試點的出口交易中,廈門海關的參與標志著政府部門監管區塊鏈應用項目完全可行,這也標志著區塊鏈在能源交易的應用進入了更高和更具可行性的階段。
中化能源科技:中化集團創新試驗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區塊鏈+能源”出口試點的主持者是中化集團下屬企業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據報道顯示,中化集團旗下中化能源科技以前沿科技ABCDT(人工智能、區塊鏈、云服務、大數據、物聯網)研發與服務為主線,基于統一的云服務平臺,為能源化工領域的企業級服務、終端消費者服務、供應鏈金融等各細分領域,提供具有能源行業特色的業務系統專業服務與賦能。
正式注冊于2018年2月的中化能源科技是中化集團戰略升級后的產物。
2017年8月,中化集團正式發布互聯網戰略,同時在集團范圍內招募創業團隊成員。14天內優中選優,最終遴選出18人的創業團隊組成能源互聯網工作小組。這18人被中化人戲稱為“飛奪瀘定橋18勇士”。小組成立第二天起便開始集中研討,確定了工作目標:“打響能源互聯網第一槍”。
中化集團總裁張偉,擔任能源互聯網工作小組這一新生事物領導小組組長,能源互聯網工作小組任何團隊成員有權向領導小組直接匯報,有權調動公司一切資源來實施戰略。
2017年11月,中化集團發布了《中化集團2018-2020年發展戰略指引》。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提出的中化創新三角與中化集團總裁張偉提出的“四位一體”創新體系構成了新戰略中創新驅動的核心內容。
新戰略包括“創新驅動”和“產業升級”兩個方面。“創新驅動”方面,集團要通過構建中化創新三角、打造四位一體的創新體系,持續地推進業務改善,使創新成為中化人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使創新成為公司的生存方式,引領并且支撐產業升級。
而“產業升級”方面,下一步中化集團要通過全面升級產業結構和重新構建商業模式,提升業務內涵,優化業務組合,提高資源運行效率,為客戶、股東、員工創造價值。
中化集團的戰略升級促使中化能源科技正式脫離母體,獨立運營。而誕生不久的中化能源科技初戰告捷,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單有政府部門參與的能源貿易區塊鏈應用。
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冒險在土地承包責任書按下鮮紅手印,實施了“大包干”。這一事件改變了中國農村發展史,也掀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整整40年后,又是18個人,又是一次開創性的冒險,中化能源科技能否在中國經濟史中留下屬于自己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