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中國內地的支付大戰還在如火如荼地展開,沒想到又將戰火燒到了中國香港。而就目前來看,很顯然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對
話說,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中國內地的支付大戰還在如火如荼地展開,沒想到又將戰火“燒到”了中國香港。而就目前來看,很顯然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對香港也都是勢在必得的。據悉,騰訊的子公司WeChat Pay HK注冊用戶數在今年2月激增了44%——主要是燒錢太厲害了,據說營銷、補貼成本可能達3500萬港元。
比如就在2月份WeChat Pay HK對麥當勞每餐超過25港元的訂單提供10港元補貼。此外,春節紅包也在香港顯現威力——WeChat Pay HK共發放價值約1000萬港元的紅包。而支付寶也不甘示弱,早在去年5月上線以來,AlipayHK在港已累計了上百萬用戶,合作商戶突破一萬家。此外,就在近日支付寶在香港正式與和記黃埔簽訂合作協議,成立AlipayHK合資公司。這也意味著,港版支付寶將在香港實現加速普及。
耐人尋味的是,僅有700萬人的香港為何能夠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呢?從大環境上看,目前內地的移動支付普及率已經非常高。即使是中西部地區,移動普及率也達到90%左右。為了保持自身繼續增長,支付寶和微信都要尋找新的突破口。相對而言,香港還是移動支付的“處女地”。
不過即使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進入香港,但尚未形成規模效應。據國際營銷信息服務提供商J.D. Power調查顯示,在2371名受訪者中只有8%的人使用微信支付。而支付寶表現也一般,雖然在所有移動錢包中排名最高,但也不到三成。這也表明,香港還有極大的移動支付潛力可挖。
從另一個角度看,香港既是國人聚集的地方,也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有眾多外國人扎堆。在香港推廣移動支付,不能能夠讓香港人體驗到移動支付的便捷,還能讓外國人親身感受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威力。在口碑效應之下,能夠加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國際化之路。
當然,毋庸置疑的是香港也是在全球排名前列的經濟城市。一旦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能夠全面普及并滲入到香港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將會為二者帶來難以想象的利益。甚至還能夠以移動支付為契機,讓阿里和騰訊的其他業務實現在香港的落地,進而產生一系列正向連鎖反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就我去香港旅游、出差的經驗來看,香港人對現金和八達通卡的執念簡直是根深蒂固!現金的流通性自不待言,關鍵是八達通卡簡直是無所不能。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如果僅僅是打著方便、快捷的名義就想取代現金、八達通卡,短時間來看還是不可能實現的。此外,還有很多香港人認為將錢放在手機應用里是不靠譜的——萬一阿里和騰訊倒閉怎么辦呢?
這就要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要保障支付的便捷性以外,還要加大宣傳力度并從其他角度切入。既能夠打消香港人的種種疑慮,也能夠真正為支付等帶來實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