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雖未至,快報接踵來。雖然上市銀行2017年年報披露大幕尚未拉開,但隨著逾半數上市銀行陸續披露業績快報,去年這些銀行的盈利情況也已基本
年報雖未至,快報接踵來。
雖然上市銀行2017年年報披露大幕尚未拉開,但隨著逾半數上市銀行陸續披露業績快報,去年這些銀行的盈利情況也已基本呈現。
截至目前,滬深兩市26家上市銀行中有多達16家披露了去年業績快報。業績快報顯示,上市銀行的盈利和資產質量均處于改善階段,目前所有披露業績快報的上市銀行均實現了凈利潤同比增長。在資產質量方面,除了浦發銀行不良貸款率較去年年初有所增加外,其他銀行均呈現下降趨勢。
從已披露業績快報的銀行分類來看,業績表現搶眼的銀行以城商行、農商行為主,共計12家;股份制銀行較為低調,共有4家披露了業績快報;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大行則均未披露業績數據。
地方銀行積極披露快報
國有大行保持業績神秘
截至目前,在26家上市銀行中,已有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上海銀行、貴陽銀行、杭州銀行、無錫銀行、江陰銀行、吳江銀行、常熟銀行、張家港行以及成都銀行共16家上市銀行對外發布了業績快報。從已披露業績快報的銀行分類不難看出,地方銀行對于業績的披露顯然更為積極,這類銀行中共有12家已經對外發布了業績快報。而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則較為低調,目前僅有4家股份制銀行披露了業績快報。
在資產規模上,相較于地方銀行,4家股份制銀行的體量無疑是遙遙領先。截至去年年末,除中信銀行外,興業銀行、招商銀行與浦發銀行的資產規模均已突破6萬億元大關,分別為64191.89億元、62920.05億元和61350.61億元,較去年年初增長5.48%、5.88%和4.74%。中信銀行截至去年年末的總資產為56776.91億元,較去年年初下降4.27%,但較去年三季度末有所增長,中信銀行也是所有披露業績快報的16家上市銀行中唯一一家資產規??s減的銀行。
去年以來,在強監管力推金融去杠桿等因素影響下,不少銀行正加緊進行業務結構調整,以壓降部分資產規模。從2017年上市銀行所披露的去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來看,已有多家銀行進行了縮表。
在披露業績快報的地方銀行中,上海銀行的資產規模最高,截至2017年年末,該行資產總額為18077.67億元,較去年年初增加523.96億元,增長2.98%。此外,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的資產規模也均突破了萬億元大關,分別為17705.51億元、11411.42億元和10267.9億元。在資產規模增速上,貴陽銀行以24.65%的數據排名首位,而吳江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常熟銀行、無錫銀行、江蘇銀行、張家港行以及剛剛上市的成都銀行的總資產增速也均達到了兩位數以上。
凈利潤同比全面增長
資產質量改善明顯
從目前已披露業績快報的16家上市銀行來看,2017年各家銀行經營正逐步走出低谷,不但凈利潤同比穩步增長,不良貸款率更是集體出現下降。
在4家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盈利增速最快,該行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兩位數。招商銀行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210.24億元,增幅5.4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1.50億元,增幅13%。興業銀行雖然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400.81億元,同比下滑10.81%,但其全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3.71億元,同比增長6.54%。此外,浦發銀行與興業銀行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2.25%和2.15%。
相較于中大型銀行,地方銀行特別是城商行的盈利近年來始終處于高速增長中,去年也不例外。在已公布業績快報的地方銀行中,除了上海銀行與江陰銀行外,其他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均超過了兩位數。剛剛上市的成都銀行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96.54億元,同比增長12.1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9.09億元,同比增加51.69%,該行凈利潤增速在所有已披露業績快報的銀行中是最高的。
貴陽銀行、常熟銀行2017年凈利潤同比增速均超過20%,貴陽銀行2017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30億元,增幅為23.97%;常熟銀行2017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12.67億元,增幅為21.71%。
在資產質量方面,上市銀行在2017年更是取得了全面改善,在16家已披露業績快報的上市銀行中,除了浦發銀行不良貸款率較去年年初上升0.25個百分點外,其他銀行不良貸款率均較去年年初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南京銀行與寧波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在1%以下,分別較去年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和0.09個百分點。截至去年年末,江陰銀行不良貸款率為2.39%,是所有銀行中最高的,但較去年年初下降了0.02個百分點。
好業績助推估值上行
基金布局“好”銀行
目前已披露的銀行業績快報顯示,去年大部分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長,資產質量改善或已成定局。而一份良好的業績答卷,也讓今年以來上市銀行股價穩步提升,并為這一板塊整體估值的回升提供了可能。
截至昨日收盤,銀行板塊的整體市凈率僅為1.057倍,在28類申萬一級行業中處于最低位。此外,盡管今年以來銀行板塊漲幅逾10%,為各行業板塊中最高的,但仍有包括交通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江蘇銀行、興業銀行和上海銀行在內的8只個股尚處于“破凈”狀態。此外,在26只上市銀行股中,有16只個股近30日內被機構給予了“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
而銀行業績的回暖,從基金最新持倉情況中也得以體現,一些去年業績表現不錯的上市銀行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受到了基金的關注。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招商銀行被共計536只基金持有,數量居各家銀行之首。各家基金共計持有招商銀行77026.53萬股,較去年三季度末增持了2469.50萬股。從基金對銀行股的增減持比例來看,增持比例最大的是南京銀行,基金去年四季度合計增持南京銀行7146.43萬股,增持比例為0.883%。而招商銀行、南京銀行所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這兩家銀行在去年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了13%和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