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春節檔四大片提前開戰,戰況激烈。截至2月9日18時許,僅大年初一(2月16日)預售票房就已超過2 9億元。一時間,滿屏皆是19 9元起的特價
近日,春節檔四大片提前開戰,戰況激烈。截至2月9日18時許,僅大年初一(2月16日)預售票房就已超過2.9億元。一時間,滿屏皆是19.9元起的特價票,票補依然兇猛。
其中,《捉妖記2》以1.39億元預售票房領跑,占總預售額近半,《唐人街探案2》以8362萬元緊隨其后,《西游記女兒國》《紅海行動》則與前兩者相差較多,預售票房分別為3505萬元和201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據《中國電影報》報道稱,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期間,全國影院票價(觀眾實際支付)不低于19.9元,單部影片補貼票數不得超過50萬張。這意味著今年春節檔票補和票價受限一事已成定局,這對今年春節檔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今年春節檔預售如此猛烈,是否與此規定有關?預售排位是否與最終票房正相關?
為此,每經影視記者對《紅海行動》主控方、博納影業總裁于冬進行了專訪,試圖了解今年春節檔的新變化和新動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紅海行動》為何28家出品方?都是人情
每經影視記者:很多人說今年是競爭最激烈的春節檔,您怎么看待今年春節檔?
于冬:我覺得今年是史上競爭最強的春節檔,也是水準最整齊的一次亮相,類型也都不一樣。整個春節檔,我覺得初一這天可以過12億,之后的五天時間平均每天8億,再加上初一的12億,估計要52億,比去年的31億整整高了20億,這是我的預測。
每經影視記者:今年預售特別激烈,已經過了2.8億了,《紅海行動》大概2000多萬,如何看待今年預售火爆、競爭激烈的情況?
于冬:預售就是營銷策略的一個方向,我覺得各家都有各家的高招,不代表最終的數字,預售好也不代表最終就是冠軍,我覺得是一個參考數吧。預售很重要的一點,不在于預售有多少錢,而在于你開出了多少有效場次。
每經影視記者:春節檔四大片背后都有大量公司參與出品或發行,少則10多家,多則30多家,這是出于什么考慮?《紅海行動》為什么有多達28家公司參與了出品?
對《紅海行動》來說,都是人情。從拍攝開始,一個點都有人跟我要,《湄公河行動》之后林超賢已經是炙手可熱了。一聽是林導演的戲大家都爭搶著要分紅,所以都是人情。更主要的是,電影行業里有更多人一起參與,為電影加碼,我覺得也是一個勢。
大年初一預售票房成熱點 實際含金量不高
每經影視記者:是因為今年票補票價受限,所以今年才會出現發力拼預售的情況嗎?
于冬:因為今年限定了票價,不再有8塊8、9塊9票價了,大家在預售這方面就開始搶跑,大家拿到通過令的時間不一樣,預售早的就采取一些鎖場、占廳的手段。我覺得要給更多影片一個公平的機會,而不應該通過互聯網手段來進行排他性鎖場。但是好的影片也不在乎第一天能夠有多少票房。所以把大年初一這天各方的票房數據拿出來當話題,其實沒有更多的含金量,這更多是通過互聯網網上銷售的手段,提前鎖場帶來的。
這部分鎖場的成本是轉嫁到制片方的,并不是真正的觀眾買票。當然觀眾拿到了一些優惠票,19.9元的,但是所帶來的巨額票補,又增加了制片方的成本。這是在新的形勢下,發行又遇見了新問題。票價管住了,但是預售沒有同時起跑,有搶跑、有提前預售,有通過互聯網形式去鎖場。
每經影視記者:這次春節檔整體預售有很多鎖場和票補的情況出現?《紅海行動》有沒有去做大量票補?
于冬:對,整體有出現一定量的票補。《紅海行動》沒有做大量票補,靠質量說話。
每經影視記者:《紅海行動》為什么沒有像其他影片那樣大力做預售?
于冬:不需要。最后是內容帶動市場的,讓觀眾去選擇。廣告還是要打,各種營銷活動還是要做,但不需要這樣去買場次。不需要這樣以犧牲片方的投資來換取第一天的高排片,還是要憑借影片質量,觀眾不會被第一天出來的數據誤導,觀眾會有選擇的,而且春節檔是一個長假,是先看后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