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梳理發現,該文章提及我國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進一步明確強化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具有極強代表性大型金融機構
記者梳理發現,該文章提及我國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進一步明確強化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
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具有極強代表性
“大型金融機構規模大、業務復雜,在金融體系中居于樞紐地位,一旦出現重大風險會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嚴重沖擊。”央行文章指出,當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規則體系已基本建立,同時科學評估認定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
今年9月,央行更新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具體包括6家國有商業銀行、9家股份制商業銀行、4家城市商業銀行等共計19家銀行。對此,央行文章表示,“19家銀行資產規模合計占到我國銀行業總資產60%以上,具有極強代表性。”
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取得積極成效
央行文章也披露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的更多內容和數據。
央行文章稱,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附加監管取得積極成效。一是銀行資本管理更為主動。截至2022年6月末,系統重要性銀行均能滿足附加資本和杠桿率要求,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同比提高0.14個百分點,高于銀行業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二是普遍制定了“生前遺囑”。系統重要性銀行均已按要求提交了恢復計劃和處置計劃建議,預先籌劃重大風險情形下的應對預案,提高了風險的可處置性。三是風險管理更為審慎。系統重要性銀行普遍加強了信息報送及披露、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等要求,制定了系統重要性銀行內部管理規定。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平均不良率1.33%,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撥備覆蓋率為240%,同比提高15.6個百分點。
推動系統重要性銀行
滿足附加資本和杠桿率要求
“下一步將嚴格落實附加監管規定,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測分析和風險評估,推動其持續滿足附加資本和杠桿率要求,通過恢復處置計劃提高風險管理和內控水平。”央行文章表示。
除銀行外,央行在文章中透露,將繼續研究推動建立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系統重要性證券業機構評估與監管規則,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框架。
(見習記者 王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