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蛇口價值工廠的原廣東浮法玻璃廠搖身一變為中國首個工業遺址數字藝術館與元宇宙體驗場;在深圳華僑城片區北沉寂了16年的華中電廠,歷經
位于蛇口價值工廠的原廣東浮法玻璃廠搖身一變為中國首個工業遺址數字藝術館與元宇宙體驗場;在深圳華僑城片區北沉寂了16年的華中電廠,歷經一年多的改造后,以一襲清亮的“深圳藍”變身O·POWER文化藝術中心;將于今年11月開幕的第九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深圳)(以下簡稱深雙)的主展場設在前身為金威啤酒廠的粵海城·金啤坊,將向各界展示未來文化藝術生產地的全新面貌……最近,深圳多個工業遺址通過活化再利用,被打造成全新的城市文藝生活空間,備受矚目。
去年公示的《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中提出,深圳要打造“現代文化名城”,活化保育歷史文化印記和具有代表性的工業區、城中村等當代新遺產。而這幾個工業遺址的價值重生,正是深圳在工業遺址保護再利用領域的實踐樣本。
為舊工業區轉型探索另外的可能性
今年6月底開放的奧雅數字藝術館-THE SILØS“大筒倉”位于蛇口價值工廠。這里有著輝煌的歷史,是原廣東浮法玻璃廠,并獲得了1988年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去年11月,奧雅股份開始對蛇口價值工廠“大筒倉”項目進行投資及運營。奧雅股份充分利用自身在創意設計、文旅運營上的優勢以及公司數字化設計和場景營造與運營的綜合能力,歷時7個月,將其建設為“奧雅數字藝術館——元宇宙體驗空間”。該項目主體建筑物“大筒倉”長度達78.5米,高38.3米,室內總面積達2400平方米。由于“大筒倉”內部的聲學、光影極具藝術魅力,奧雅股份通過設計對其重新激發和藝術再創造,成功實現重生。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正式開園的O·POWER文化藝術中心,其前身自上世紀80年代末起作為華中電廠,服務華僑城片區十多年。2006年3月,華中電廠完成其歷史使命,正式“退休”。
面對看似“無用”的工業遺存,2021年,華僑城華南集團基于工業改造及文化產業園區運營的豐富實踐經驗,積極推動華中電廠項目開展改造。創新改造和精神重塑的理念灌注,為舊工業建筑帶來了更多可能——舞臺藝術、休閑商業、社區游樂,成為O·POWER文化藝術中心這座復合型園區未來重點營造的三大特色。
文化遺產和城市記憶的組成部分
此外,就在日前舉行的第九屆深雙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霍廣勇介紹,本屆“深雙”主展場設在粵海城·金啤坊。粵海城·金啤坊是深圳市第一例將拆除重建與綜合整治有機結合,通過復合的有機更新模式打造的工業遺存保護項目。它的前身,是老深圳都熟悉的金威啤酒廠。金威啤酒曾陪伴五湖四海的來深建設者揮灑青春、追逐夢想,承載著深圳人的集體城市記憶與情懷。“在今年的展覽現場,大家將看到,原金威啤酒廠特色鮮明的標志性建筑物都被保留并活化利用了。”霍廣勇說。
一個個承載城市發展記憶的工業遺址,借助文旅融合的東方,華麗蛻變為如今賦能城市精神的藝文生活聚能場,當中彰顯的深圳是對歷史文化印記的深刻尊重,以及活化保育舊建筑的積極態度。
“老工廠改造成城市新地標是非常普遍的工業遺產活化更新方式,但是在深圳這座城市里面,它具有其特殊性。因為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而深圳的工業化起步晚于國內其他這種同等規模的城市,所以深圳的工業遺產的年份兒都不長,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工業遺產又非常有價值,因為它們是改革開放的見證,具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時代價值。”武漢大學景園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韓晗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說道。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研究中心研究員毛少瑩則向深圳商報記者表示,工業遺產是不同階段工業文明的歷史見證,是文化遺產和城市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毛少瑩看來,上世紀70-80年代以來,隨著產業轉型,工業文明向后工業社會轉型,大量廢棄的廠房等構成所謂“工業銹帶”,保護開發工業遺產,成為很多發達國家的做法。而深圳是新城市,歷史文化積淀相對薄弱,產業轉型升級速度快,工業遺產數量不多,城市土地空間也有限,若不注意保護利用,很有可能就被城市更新開發建設所“遮蔽”甚至“抹去”。所以,重視保護開發工業遺產,留住時間的痕跡、城市的記憶,對深圳尤為重要。
(記者 魏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