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一筆1100斤的大單后,廖紅軍對自家的茶葉充滿了信心。廖紅軍是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的一名茶農。疫情期間,大竹縣的高山茶農用支付寶區
在完成一筆1100斤的大單后,廖紅軍對自家的茶葉充滿了信心。
廖紅軍是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的一名茶農。疫情期間,大竹縣的高山茶農用支付寶區塊鏈技術實現了生產全流程的透明化,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不用上門也能像品茶高手一般,擁有能夠一眼看出茶葉好壞的“火眼金睛”。
整個4月份,大竹縣的茶葉銷量不僅沒受疫情影響,還比去年有了大幅提升,整體產值突破了1個億。
大山里走出科技茶農
大竹縣位于四川省東部,當地像廖紅軍一樣的茶農有3600多個,他們種出來的茶葉深受消費者喜愛。
茶葉“行家”在買茶時不僅要品茶,更關注茶葉的生長環境、采摘時間,一般都喜歡上門采購。但疫情的發生,還是讓廖紅軍措手不及,老客戶無法上門驗貨,茶農也沒有動力采茶。
白茶的黃金窗口期就一個月,眼看著5萬多畝茶山的茶葉都要“砸手里”了,廖紅軍大膽求變,主動聯系浙江卓科電子的商品溯源平臺,將大竹白茶的原產地、環境、經營、加工、包裝、運送等各個節點信息通過物聯網傳感器數字化并存入螞蟻區塊鏈開放聯盟鏈上,基于智能合約功能,構建起從一線采茶人到消費者的端到端全鏈路溯源鏈。
現在,買家只要打開手機掃碼,就能查看大竹茶葉在區塊鏈上記錄的各個狀況。這個頁面表面上看和普通應用沒什么區別,但后臺信息組織和存儲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采茶、炒茶到包裝、運輸等各個階段,都擁有一串獨特的字符串,也叫“哈希值”。這個“哈希值”可以類比為這一記錄獨特的“指紋”:買家可以根據這個“指紋”追溯到茶葉的流向是否有假,如果發生篡改也會被一一記錄下來。
“今年我們大竹的白茶收成在5萬斤左右,把茶葉信息上鏈后,很多客戶直接在網上就下單了,最大一單有1100多斤。”廖紅軍還在網上直播在線教網友如何用區塊鏈溯源辨別茶葉真偽。
疫情下的數字化轉型
新技術疫情并未阻斷商機,區塊鏈成了新“農具”,廖紅軍和大竹的茶農們,用科技力量為當地經濟保駕護航。目前,這套區塊鏈方案已經在大竹縣大規模應用,將來還會引入到云南保山等地。
類似廖紅軍這樣在疫情期間活用數字技術復工復產的商家,還有很多。支付寶統計,4月以來,全國每周平均有近100萬實體小店在線上開業。在每周新增的百萬“碼商”中,有35%商家來自四線以下城市,餐飲、服飾、家具、生鮮、超市等5大行業的小店是投身數字轉型最多的。
還有一些地方為了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主動用上了區塊鏈技術。記者了解到,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局聯合螞蟻區塊鏈、阿里云、甘肅文銳,基于螞蟻區塊鏈平臺開發網上開評標系統,交易環節自動上鏈存證且不可篡改,交易規則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大大提升多參與方協同的招投標效率,既最大限度保障項目建設,又避免了傳統方式線下多人接觸。
隨著全國復工復產穩步推進,數字化技術對經濟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從釘釘云復工復課、淘寶直播帶農貨、支付寶區塊鏈……數字化技術不斷為復工復產提供新助力,推動傳統產業迸發新活力。
關鍵詞: 科技茶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