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年來全球信息科技領域最受關注的技術,區塊鏈以其去中心化、開放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成為解決中介信用問題的一種新思路,
作為近年來全球信息科技領域最受關注的技術,區塊鏈以其去中心化、開放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成為解決中介信用問題的一種新思路,有望成為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全新信息基礎設施,從而引發巨大變革。
10月3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舉行的區塊鏈新聞發布會獲悉,當前,上海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索已經延伸到金融科技、產業鏈協同、智慧城市治理等多個領域,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性應用在滬涌現。目前上海的區塊鏈聯盟已有4家,在全國占據半壁江山。
區塊鏈技術到底能做什么?這是公眾當前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上海市經信委表示,從本市情況看,由于金融要素集聚、經濟業態多元、商業服務領先,上海是國內區塊鏈應用場景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螞蟻金服、平安集團、寶武集團、中遠海運、萬向區塊鏈、眾安保險、中信信息等一批國內領軍企業紛紛選擇上海布局區塊鏈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正是看中了這一突出優勢。
據上海市經信委介紹,技術與業態融合創新是上海發展區塊鏈的特色生態。目前,上海“區塊鏈聯盟”數量有4家,分別是中國區塊鏈研究聯盟、China Ledger聯盟、銀行間市場區塊鏈技術研究組和陸家嘴區塊鏈金融發展聯盟,聯盟數量居全國第一(占全國半壁江山),且具有“技術+資本+場景”三合一的生態優勢。
4家聯盟均由科研機構、金融機構、應用主體等多方主體共同發起,已經將上交所、萬向公司、中國銀聯等悉數涵蓋,成立之初就有了較為清晰的實際應用需求,為上海建立區塊鏈技術與產業創新中心提供了生態優勢。
上海已成全國區塊鏈技術創新高地之一,且具有較成熟的區塊鏈業務實踐。
比如,成立于上海的萬向區塊鏈實驗室,是中國國內首家專注于區塊鏈技術的非營利性前沿研究機構,其標志性應用“萬云”為區塊鏈應用的研發與業務的落地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目前,上海在電子簽名、數字存證以及智能合約等方面已開展了不少業務實踐,如寶武集團在供應鏈管理、萬象區塊鏈在電子簽名領域形成了具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在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經信委表示,上海將聚焦金融科技、產業鏈協同、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實體經濟各個領域的應用實踐,積極爭取在新興領域占領制高點:
一是以核心技術研發為先。在國內已率先成立區塊鏈研究服務機構,為區塊鏈技術研發和創新應用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培養。依托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先后成立了上海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區塊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測試評估研究,2018年12月在全國率先發布了《區塊鏈技術安全通用規范(T/SSIA 0002-2018)》,今年7月已成為本市地方標準。
二是以打造標桿應用為先。跟蹤推進重點領域區塊鏈技術應用試點,力求在全國成為排頭兵、先行者。推動支持了一批示范性應用,如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寶武集團、同濟大學、上海銀行共建《上海市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應用試點》、中遠海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航運供應鏈存證平臺》、平安上??偛俊痘趨^塊鏈技術的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市社會信用促進中心《上海市市場信用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三是以營造發展環境為先。相繼成立區塊鏈技術應用聯盟、上海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聯盟、陸家嘴區塊鏈金融發展聯盟、上海區塊鏈技術協會;發布《2018上海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白皮書》,浦東、楊浦、黃浦、虹口等紛紛布局產業集聚地。截至今年10月,在中央網信辦公布的506個通過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的項目中,上海的項目約為72個,排名全國第三。
四是以集聚領軍人才為先。2018年底,同濟大學等機構牽頭編制了國內首個《區塊鏈技術人才培養標準》。上海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與上海師范大學于2019年9月6日共建上海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教育區塊鏈分中心,致力于推動長三角區塊鏈專業化、體系化技術人才培養體系。
五是以促進應用安全為先。加強區塊鏈技術的宣傳,著力推動“非幣”應用,為產業發展正本清源。2017年2月,本市中國銀聯等機構聯合發布了國內首個區塊鏈應用測評標準方案,包括適用于各行業領域的通用區塊鏈測評指標?;诖酥笜梭w系,同濟大學開發了國內首套區塊鏈自動化測試工具平臺;2018年11月,基于測試工具平臺,上海又成立了上海區塊鏈技術測評服務中心,開展安全測試評價服務和研究。(記者 俞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