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電,杭州互聯網法院24日上線應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通過打造網絡行為自愿簽約—自動履行—履行不能智能立案—智能審判—智能執行的全流程
10月24日電,杭州互聯網法院24日上線應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通過打造網絡行為“自愿簽約—自動履行—履行不能智能立案—智能審判—智能執行”的全流程閉環,提升智能合約執行效率,實現網絡數據和網絡行為的全流程記錄、全鏈路可信、全節點見證、全方位協作。記者從該院獲悉,這是此技術首次應用于中國司法領域。
杭州互聯網法院上線應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シㄐ?供圖 攝
智能合約即以數字形式定義能夠自動執行合同條款的合約。在區塊鏈領域,智能合約是一段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代碼,該代碼在區塊鏈數據庫中被寫入和讀取,由區塊鏈交易觸發。
杭州互聯網法院?!」溻?攝
杭州互聯網法院副院長王江橋以合同履行為例介紹,傳統合同簽訂后,其履行完全依托于當事人的個人信用,倘若一方違約,另一方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搜集證據維權。智能合約則把合同條款編制成一套計算機代碼,在交易各方簽署后自動運行。整個事務處理都由司法鏈底層內置的智能合約系統自動完成,全程透明、不可篡改。
據了解,當智能合約上鏈開始執行后,如果當事人違約,則進入糾紛多元化解程序,調解機構介入,相關調解數據進入司法區塊鏈存證,并可在訴訟階段推送到杭州互聯網法院訴訟平臺。當調解不成,則進入該院訴訟流程,通過智能立案、智能審理、智能執行系統高效審理案件,快速處理糾紛。
“司法區塊鏈智能合約實現了從生成智能合約、完成實人認證并簽約、合同原文及智能合約上傳至司法區塊鏈、智能合約自動運行、合約無法執行后轉入多元調解流程、納入信用懲獎聯合機制、立案、審判、執行的全流程智能化。”王江橋說。
其表示,司法區塊鏈解決了電子數據的認定難題,實現了電子數據在整個司法流程的可信流轉。司法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應用,在此基礎上實現了不同網絡主體之間的可信協作,減少人為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干擾,構建互聯網時代下新的契約簽署及履行形態。(郭其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