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SEC對加密公司頻頻出手,讓很多人感受到了監管的壓力,通過A16Z管理合伙人Scott Kupor的這篇文章或許你會對SEC的思路有更加清楚的理解
最近SEC對加密公司頻頻出手,讓很多人感受到了監管的壓力,通過A16Z管理合伙人Scott Kupor的這篇文章或許你會對SEC的思路有更加清楚的理解。
以下為全文,enjoy~
上周,SEC喊停了Telegram的代幣Gram發行發布。
前一周,SEC跟Block.One(EOS)和Nebulous(SiaCoin)達成了和解協議,兩家公司都承認自己募集資金的方式違法了美國證券法。
Block.One被罰了2400萬美金(不到募集金額的1%),而Nebulous被罰了22.5萬美金,是其募集金額的兩倍。
站在SEC監管的對立面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它并不意味著完全毫無希望,SEC采取的一些手段,能讓我們更加清楚的理解未來加密市場可能面臨的監管環境。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那樣,目前監管在加密市場核心關注的是token是不是證券,主要以Howey測試的結果為依據。
Howey測試主要從以下4個要素來判定token是不是證券:
(1)是否有人投錢;
(2)投資人是否有獲利預期;
(3)獲利預期是否來自于其它人的努力;
(4)是否有經營主體
目前比特幣和以太坊通過該框架均沒有被定義為證券。
而包括Block.one、Telegram在內的項目,都做了主網上線前的預售,以擴大網絡效應,收益憑證等各種理由。
很明顯,參與預售的投資人都是來掙錢的,掙錢的預期來自這些公司建立一個被更多人認可的區塊鏈網絡。
那么SEC把這些Token定義為證券也不奇怪。
所以對于這些領域想要募資的公司來說,通過Howey測試來規避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你必須在證券法合規的基礎上進行募資行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跟Telegram不一樣,Block.one和Nebulous值得詬病的地方在于,他們募資對象都是不合格投資人,他們并沒有成熟的風險意識,以及他們其實并沒有很多錢。
而在美國,將為注冊的證券出售給未經認證的投資人,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會受到SEC的制裁。
再來看telegram的例子,此前他們為了合規,將未經注冊的證券賣給了合規的投資人,于是SEC找麻煩的重點就到了代幣分發的問題上,而不是Telegram的投資人應不應該買。
SEC沒有做的事情
很明顯,SEC并沒有要求Block.one或者Nebulous關門或者將其主網下線,這意味著,SEC認為目前加密貨幣公司在募資端有一些違法行為,但是在加密網絡運營和代幣經濟上該如何監管目前并沒有結論。
導致這個的可能原因是,SEC看到了Block.one和eos之間的獨立關系,其去中心化程度讓SEC找不到合適的證據。
這一點非常重要
去年6月,SEC高層Hinman表達了對Howey測試在加密網絡中應用的看法,他認為一些情況下token就是證券,而一些情況下并不是。
從目前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對于以公司為主體的募資行為,SEC都認為你是在發行證券,但是在主網上線后,如果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足夠,這些在主網上交易的token則不是證券。
這意味著,token是可以在證券和非證券之間轉化的,核心在于后續項目的去中心化程度。
我們已經知道的是比特幣和以太坊都已經足夠去中心化,因此它不是證券,但是SEC從未對以太坊的可變性問題發表過意見,也沒有對以太坊多年前的募資行為做執法行動。
目前SEC對于block.one的處理或許能讓我們看到一些可能的跡象。
SEC確定Block.one募資發行的token是證券,但它卻沒有針對EOS采取任何行動。這是否意味著在SEC不認為目前的EOS是證券,否則它完全有理由讓Block.one停止自家代幣的交易,畢竟證券只能通過注冊的交易所或者在證券法的框架下交易,而eos目前的交易流通很明顯不屬于這一類。
當然,這種說法也不完全能夠作為參考,事實上,Block.one為了達成該和解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它此前并沒有公開向美國人發行token,而且最早投資人認購的EOS是發行在以太坊的erc20代幣,而這些代幣目前已經停止流通了,這也意味著從技術角度講,SEC認定是證券的token其實已經沒有人在交易它了。
此外,僅僅因為SEC沒有禁止EOS的交易,就得出EOS不是證券的結論也不夠嚴謹。跟大部分政府機構一樣,SEC要禁止EOS的交易,而不是跟Block.one達成和解,都要走正常的法律流程,他們得說服法官才能拿到禁止交易的禁令。
所以另外的一種可能是,跟Block.one的這種和解方式是目前SEC認為性價比更高的方案,畢竟上法院需要時間、人力和物料的各種投入。
這一點從telegram的處理方案上也可以看出,SEC對于telegram和投資人達成的融資協議并沒有太多爭議,telegram可以向合格投資人發起對Ton項目的募資,只是Gram作為不合規的證券,SEC不讓它發行。現在的問題是,基于TON運營狀態的性質,原來關于項目的投資合同里的證券是否由一種證券轉化為了另一種。
SEC對于自己的行為給了如下解釋:
1.Ton基金會的實際控制人是Telegram創始人,跟Telegram并不是獨立關系
2.Ton目前并沒有發行一個可用的網絡(不能運行任何事情)
3.Gram雖然有鎖倉,但目前購買者只能通過出售Gram來獲得潛在利潤,Ton并沒有推出任何非投資性功能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Ton的發行,SEC沒有任何理由改變自己的態度。
最后,我們做一個總結:
主網上線前的募資行為都會被定義為證券,以前很多人其實知道這一點,現在大家應該是真的知道了。那么你的選擇就是在SEC注冊,然后面向合格的投資人發行。
如果未來網絡足夠去中心化,早期預售發行的證券有很大可能被定義為非證券,當然關于去中心化的定義,是由SEC自行考量的,目前并沒有明確的標準。
這些分析得出的結論都是基于現有的事實,要在監管面前有好果子吃,另外一個重要的點是展現你的誠意,SEC表明看到了Block.one的努力,而覺得Telegram表現的有些敷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