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18年的搶灘,2019年上半年區塊鏈專利申請有些降溫。互鏈脈搏查詢innojoy專利平臺,結果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量909件,
經過2018年的搶灘,2019年上半年區塊鏈專利申請有些降溫。
互鏈脈搏查詢innojoy專利平臺,結果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量909件,僅僅為去年全年5606件的16.2%。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雖然仍然占據區塊鏈專利總數第一的位置,但在2019年上半年新增區塊鏈專利申請方面已經在10名開外,迅雷集團旗下的網心科技跳躍式進入第四。
專利指標對于區塊鏈企業有多重意義,比如對研發的投入、人才的質量、創新的重視等。從中可以了解區塊鏈發展的另一面。
行業技術投入趨冷?
無論中外,2019年上半年區塊鏈相關專利申請量斷崖式下跌。
互鏈脈搏通過專利查詢系統innojoy 搜索“區塊鏈”關鍵詞,2019年已經過去一半,區塊鏈專利申請量只有909件,為去年全年的16.2%,可以預料,今年是很難再達到2018年的數量。
(制圖:互鏈脈搏 數據來源:innojoy)
全球其他市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搜索“blockchain”,今年上半年專利申請量只有158件,僅占去年全年的7%。
(制圖:互鏈脈搏 數據來源:innojoy)
造成這種降幅,一方面因為區塊鏈技術發展可能進入平臺期,區塊鏈領域的專利布局進入掃尾階段,該申請的專利都申請了,自然減少了投入;另一方面,區塊鏈落地應用成效不足,短期看不到效果,以KPI為考核目標的企業自然減少了區塊鏈的投入;最后,可能是市場原因,2018年下半年加密資產價格崩塌,影響到了區塊企業的融資、生產等活動,進而影響到了專利的申請。
阿里、騰訊去哪了?
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阿里在2019年區塊鏈專利方面不那么“進取”。在2017年、2018年蟬聯了兩年的“冠軍”,今年前十名中竟然尋他不見。
根據互鏈脈搏查詢innojoy獲得的數據,阿里巴巴集團2019年上半年申請專利量12件,只能排到12位。
此外,另一大互聯網公司騰訊也顯著放慢了區塊鏈研發的步伐。上半年相關專利申請量僅7件,排名22位。
上半年,申請量最大的是中國聯通,有50件。平安科技、復雜美、網心科技、百度分別以27、25、23、20件的申請量,排名2-5位。
值得關注的是,以年度新增區塊鏈專利申請量為計,今年網心科技首次進入前五,該公司區塊鏈專利總數95件,歷年加總排名進入前十,是后進者比較突出的代表。
和前兩年類似,前十名中,原生性的區塊鏈公司有兩家——復雜美、趣鏈科技。
(制圖:互鏈脈搏 數據來源:innojoy)
中國區塊鏈專利十強演變
原生區塊鏈公司一開始在相關專利中占據優勢地位。
2015年,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開始起步,共計有30件的申請量。最早一批原生性區塊鏈公司成為區塊鏈專利申請的主力。2015年成立的布比區塊鏈申請了8件相關專利。
2016年,繼續是原生區塊鏈公司的天下,除了布比區塊鏈,杭州云象區塊鏈、杭州復雜美、北京天德科技、北京眾享比特科技都有批量的區塊鏈專利申請。當年區塊鏈專利申請量一躍高達470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加入到了區塊鏈的研究,阿里巴巴(7件)、中國銀聯(8件)的專利申請表明了它們在區塊鏈的業務布局。
(制圖:互鏈脈搏 數據來源:innojoy)
2017年更多的公司組織加入到區塊鏈的研究,當年1478件的專利申請量,較2016年翻了3倍多。也就是在那一年,阿里巴巴區塊鏈專利申請數大爆發(57件),成為了區塊鏈專利一哥。
通過當年專利名單可以看到,一批傳統大型公司涌入區塊鏈的研究,包括騰訊、招商銀行、中國聯通、浪潮科技、點融網等當年都有申請超過10件以上的區塊鏈專利。不過原生區塊鏈公司諸如中鏈、唯鏈、歐鏈、趣鏈等的當年專利申請量排名都進入前十。
(制表:互鏈脈搏 數據來源:innojoy)
2018年,當年區塊鏈專利申請量高達5606件。傳統科技公司在區塊鏈領域加速布局。平安科技、百度、騰訊、眾安以及迅雷集團旗下網心科技殺入當年專利申請量的前十,擠掉了原生性的區塊鏈公司。前十名中,只有復雜美、中鏈兩家區塊鏈原生公司了。
(制表:互鏈脈搏 數據來源:innojoy)
傳統科技公司、金融股公司具有技術、人才、市場等優勢,它們大多對區塊鏈專利是一種市場搶占。
區塊鏈三極之地
截至2019年上半年結束,中國境內區塊鏈申請量超過8440件。阿里巴巴以257件仍居榜首。復雜美和中鏈科技是兩家原生性區塊鏈公司。
(制表:互鏈脈搏 數據來源:innojoy)
互鏈脈搏選取區塊鏈專利數申請量排名前30的公司進一步細分,根據其所在領域分為互聯網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區塊鏈公司、通信公司、物聯網公司、高校以及計算機公司。
目前出現“三分天下”的局面。30強總共申請區塊鏈專利2431件。當中互聯網公司共申請了722件專利,占比29.66%,當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網心科技等;其次是區塊鏈公司,申請547件專利,占比22.5%,當中包括復雜美、中鏈、云象、歐鏈等;金融科技申請了541件,占比22.2%,包括平安科技、點融網、泰康人壽、微眾銀行等。
(制圖:互鏈脈搏 數據來源:innojoy)
區塊鏈專利30強的區域分布也呈現三分天下之勢。注冊地在北京的公司申請專利量845件,占比34.7%,包括了中國聯通、百度、中鏈、奇虎等;注冊地在深圳的公司申請量830件,占比34.1%,包括了平安集團、騰訊、網心科技、元征科技等;注冊地在杭州的公司申請量510件,占比21%,包括了阿里、復雜美、云象、秘猿等。廣州、上海等區塊鏈公司聚集地表現并不突出。
(制圖:互鏈脈搏 數據來源:innojoy)
6月18日,Libra白皮書橫空出世,再次掀起了社會各界對區塊鏈的關注。下半年,各界會否投入更多去研究區塊鏈,區塊鏈的專利申請量會否有所提升拭目以待。(作者:互鏈脈搏評論員·元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