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區塊鏈應用落地的消息連續不斷,但現實并沒有想象中樂觀,這是巴比特記者采訪完李豐的最大感受。李豐是度小滿區塊鏈實驗室的負責人,自
“雖然區塊鏈應用落地的消息連續不斷,但現實并沒有想象中樂觀”,這是巴比特記者采訪完李豐的最大感受。
李豐是度小滿區塊鏈實驗室的負責人,自2018年4月百度金融從百度拆分以來,百度金融便以全新品牌“度小滿金融”的身份實現獨立運營。而百度體系內的第一個區塊鏈團隊--百度金融區塊鏈實驗室,也隨之拆分,并更名為 “度小滿區塊鏈實驗室”(隨后百度搜索再次成立了 “百度區塊鏈實驗室”)。
自此,李豐一直負責度小滿區塊鏈的探索和落地工作。
過去的一年,度小滿區塊鏈團隊在李豐的帶領下,完成了度小滿Baas服務平臺建設、度小滿公有鏈Paas平臺建設和度小滿聯盟鏈應用平臺建設,還包括ABS、消費金融、萊茨狗、“綠洲”、公益、溯源存證、數字資產化等區塊鏈應用探索,并于2018年12月推出了其最具參考價值的區塊鏈白皮書--《度小滿金融區塊鏈研究與應用白皮書》。
本次采訪,我們沒有談技術,沒有談愿景,而是回顧了近一年度小滿區塊鏈團隊探索區塊鏈的發展歷程:他們取得了哪些成果、遇到了哪些困難、如何面對外界的質疑以及未來的計劃是什么。
百度金融區塊鏈:自下而上的創新,自上而下的推進
百度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索始于2015年,當時百度內部有多個部門都在討論區塊鏈,于是就形成了線下非正式的興趣小組。直至2016年年底,百度才正式組建了區塊鏈團隊--“百度金融區塊鏈實驗室”。
“在互聯網公司,做任何一件事比如成立新部門、做新業務,都必須師出有名。”李豐說,“首先要確定想達到的效果或目標,然后公司才會提供資源。比如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探索,我們就想打造一個領頭羊的形象,而實現區塊鏈技術在ABS(資產證券化)的落地,就是第一個目標。”
ABS指的是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進行打包,通過在資本市場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最大化地提高資產的流動性。傳統的ABS管理模式存在ABS資產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使得ABS各參與者之間互不信任。
當時的百度金融區塊鏈團隊開發了Trust企業級區塊鏈解決方案,以聯盟鏈的形式允許ABS各參與方均可參與記賬、存儲和傳輸,以實現鏈上數據的真實時效可靠。
2017年5月、8月,百度金融聯合相關的合作方分別發行了國內第一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公募ABS項目、交易所ABS項目。期間(7月)上線了百度BaaS平臺,面向企業提供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服務。
到了2017年年末,一款基于以太坊的養貓繁殖游戲“CryptoKitties”風靡區塊鏈網絡,并一度造成以太坊網絡的擁堵。
此時,百度內部有了做區塊鏈游戲的想法,一方面是看到CryptoKitties的火熱,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可將區塊鏈游戲作為一張名片,以這種形象化的事物向傳統行業推廣區塊鏈業務。
于是,一支10人左右的開發團隊,一間辦公室,不分晝夜,“996都不算什么”。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便開發出了百度首款公有鏈游戲應用--“萊茨狗”(2018年2月)。
雖然“萊茨狗”看似簡單,但其背后有著非常大的技術挑戰。李豐說:
“用區塊鏈技術來做,一方面是分布式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數據一致性的問題。數據庫行業發展了幾十年,如果按照傳統的系統開發模式來做,是不存在這種問題的。但如果用區塊鏈來做同樣的事情,那這些問題都要解決,技術上的挑戰是非常大的。”
因為開發“萊茨狗”,百度金融區塊鏈團隊積累了豐富的公有鏈開發經驗,這也為之后與百度云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2018年4月,百度推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原創圖片服務平臺“圖騰”。
2018年5月,百度金融區塊鏈實驗室隨百度金融一起拆分,更名為“度小滿區塊鏈實驗室”。同月,區塊鏈身份系統(DID)“綠洲”上線,度小滿金融聯合百度云上線了國內第一個以太坊云服務。
因為有明確的目標和強大的技術實力,度小滿區塊鏈團隊在此期間并未遇到什么難以逾越的困難,直到與醫療業務的結合。
“區塊鏈+金融”:抖不掉的歷史包袱
在完成“圖騰”、“綠洲”、數字內容版權等項目后,度小滿區塊鏈團隊還與多個百度內部的團隊進行了合作,雖然落地的項目不多,但是每一次嘗試都讓他們對區塊鏈的理解更加深入。
以“區塊鏈+醫療”為例,當時度小滿區塊鏈團隊嘗試與百度華佗團隊打通醫療數據,不過最終還是失敗了。李豐發現,
“醫療數據非常敏感,不是想不想交換(數據)的問題,而是不能交換。天然的醫療場景是不帶信任的,你的病例數據不能從這家醫院直接交換到另一家醫院,所以你到這邊抽了一管血,到那邊還得抽一管。我們能做的是打通處方(開的什么藥)的數據,不過這種數據的價值沒有病例的大。”
自此之后,李豐慢慢感受到,區塊鏈業務的推進沒有以前順暢了,尤其是“區塊鏈+金融”。
與最初ABS自上而下的推進方式不同,后面大部分的金融業務都是由度小滿區塊鏈團隊自己去推進。這一過程異常艱難,李豐坦言:
“最初是從內部的金融業務開始,我們一般會帶著方案過去,按照我們對你這個業務的理解,有哪些潛在的結合點,會帶來哪些潛在的收益,看怎么進行改造。業務團隊說,‘你能給我帶來什么’,‘我不認為你的這些東西對我很重要’,‘我現在并不關心這個’。這些問題很難回答。”
內部如此,外部更甚。與外部的溝通主要有兩點困難:一是很難解釋清楚區塊鏈,“約一個業務談兩個小時,可能一個半小時是在解釋什么是區塊鏈,然后還沒講明白”;二是就金融業務而言,“他們會有非常大的顧慮,人家不愿意讓你落地”。
百度金融成立區塊鏈團隊之前,李豐做過信貸業務系統方面的技術工作,深知金融體系的復雜性,他說:
“傳統的金融業務有自己的一套條條框框,你不能輕易改變,或者說你不能改變。一方面涉及到監管,另一方面金融有幾百年的歷史,你會看到一個金融業務明明可以走直線,但它為什么要彎著走呢?因為它背后有非常復雜的歷史原因,或者叫包袱。”
在與外部多家金融機構的業務交流中,李豐感受到,理論上區塊鏈和金融確實有很好的結合點,但現實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兒,他說:
“區塊鏈是一個全新的東西,然后又打著顛覆變革的旗號,他們會本能地抗拒。比如我們要把區塊鏈和儲蓄結合,他會問你‘你能給我帶來什么’。利用區塊鏈做分布式存儲,防止中心化系統掛掉?他說不會掛掉,因為已經跑了幾十年了都沒這種問題。簡化流程?他說這個流程用了幾十年,不能隨便簡化。”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就毫無作為呢?其實也沒那么悲觀。李豐認為,雖然現階段區塊鏈很難與金融的核心業務結合,但是像供應鏈金融、ABS等非核心金融業務是可以的,另外就是創新金融業務。如下圖。
來自外界的質疑與未來計劃
巴比特記者曾于3月8日,在上海舉行的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技術交流會上,遇到一個身材發福、雙鬢白發的老人,他做了20多年的農業生意。偶然間,我們聊到了通證防偽,也聊到了區塊鏈溯源。
老頭子說他不看好“區塊鏈+溯源”,也不看好互聯網巨頭在區塊鏈領域能有所作為,因為它們是技術公司,缺少做業務的基因(缺少業務專家)。他認為巨頭做“區塊鏈+”是“拿著一把大刀到處砍,但讓他磨十把小刀他不行”,這也是它們在工業互聯網做不起來的原因。
在與李豐的采訪中,巴比特記者提出了相同的質疑:互聯網巨頭探索區塊鏈應用是不是“拿著錘子找釘子”?
李豐回答:
“區塊鏈本身是一個具有探索性質的東西,沒有前人的經驗作參考。你覺得區塊鏈是個好錘子嗎?現在的區塊鏈還不是好錘子,但現在只有這個東西,沒辦法。小公司做區塊鏈,你要盈利;大公司要先給老板講故事,體現做區塊鏈的價值。所謂的‘拿著錘子找釘子’,就是需要這樣一個理由。其實現在區塊鏈和場景的結合是非常難的。”
那么,相較于阿里、騰訊,百度系的度小滿在未來能在區塊鏈領域跑出一條新的賽道嗎?李豐說,
“現在還不能判斷,區塊鏈對技術有很高的要求,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目前有些方向在嘗試,至于能不能搞大,這個真的不確定,挺難的。我個人特別看好物聯網,它會是繼移動互聯網后的下一個風口,AR、3D打印、AI、區塊鏈都不能單獨稱為一個產業,真正大的階段是物聯網。”
回想過去度小滿在區塊鏈領域的探索,李豐覺得“真不容易,很累”,這種“累”不是技術研發上的“累”,而是嘗試將區塊鏈與傳統業務掛鉤的“累”。
“從最開始組建團隊的信心滿滿,到后來落地過程中遇到諸多的實際問題,現實與期望的差距,你會覺得失望嗎?”巴比特記者問道。
李豐很幽默,他說:“失望啊,失望也是希望,并且還焦慮,頭發都白了。”
在問及度小滿區塊鏈團隊未來的計劃時,李豐表示:
“一是Q1(第一季度)進行復盤和反思,想想去年有哪些做的好的,哪些沒做好的,要確定一個方向;二是B2B領域做一些落地的工作,也就是探索聯盟鏈的落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