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關于設立科創板的具體細則尚未出臺,但科創板對企業的定位已基本明晰,政策方向已經有所明確,首批上市公司將重點聚焦于我國擁有核
雖然目前關于設立科創板的具體細則尚未出臺,但科創板對企業的定位已基本明晰,政策方向已經有所明確,首批上市公司將重點聚焦于我國擁有核心技術的“硬科技”產業,而非靠商業模式創新等“軟科技”產業。我們通過全面歸納總結近期上海市市委書記李強密集調研企業和江蘇、浙江等地首輪排查企業的特點,從未上市大型獨角獸和IPO輔導備案階段兩大維度出發,遴選出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生物醫藥、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內的最具科創板首批上市“入圍氣質”的硬科技型公司。
【IPO輔導備案階段硬科技型企業有望成為科創板首批上市標的公司】
據上證報報道,券商已陸續開始向有關部門推薦科創板上市企業,處于五大領域中的企業將獲重點鼓勵。具體如下:(一)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軟件、物聯網等;(二)高端裝備制造和新材料,主要包括船舶、高端軌道交通、海洋工程、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14.110,0.15,1.07%)及新材料;(三)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主要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先進節能環保;(四)生物醫藥,主要包括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五)技術服務領域,主要為半導體集成電路、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和生物醫藥提供技術服務的企業。
事實上,這從目前各地方政府對科創板潛力企業的首輪排查過程中就可以略見端倪。2018年11月21日,上海市市委書記李強重點圍繞“在上海證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開展調研,主要瞄準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關鍵重點領域。與此同時,江蘇、浙江等地也開始在本省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領域的企業進行首輪排查,同樣主要聚焦于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新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能產業領域。
基于以上結論,我們可以從戰略新興板、新三板、未上市大型獨角獸、目前正處于IPO輔導備案階段的企業等不同維度篩選出最具科創板首批上市“入圍氣質”的標的公司。但是考慮到科創板的消化能力,我們認為,首批登陸科創板試點大概率還是會從未上市大型獨角獸和IPO輔導備案階段硬科技型企業中誕生。
【角度一:未上市大型獨角獸】
領域 |
公司 |
主營業務 |
估值(億元) |
主要投資機構 |
集成電路 |
新昇半導體 |
集成電路芯片制造 |
- |
上海新陽(已上市) |
人工智能 |
商湯科技 |
深度學習計算引擎 |
300 |
阿里巴巴、軟銀愿景基金等 |
曠視科技 |
圖像識別平臺 |
200 |
阿里巴巴、創新工場等 |
|
云從科技 |
圖像識別平臺 |
200 |
佳都科技(已上市)等 |
|
深蘭科技 |
圖像識別平臺 |
160 |
綠地控股等 |
|
依圖科技 |
圖像識別平臺 |
150 |
高瓴資本、紅杉中國等 |
|
寒武紀 |
人工智能芯片設計 |
100 |
國投創業、中金資本等 |
|
地平線 |
人工智能芯片設計 |
100 |
英特爾投資等 |
|
云計算 |
UCloud |
企業級云計算平臺 |
70 |
中移資本等 |
七牛信息 |
企業級云計算服平臺 |
- |
阿里巴巴、云鋒基金等 |
|
大數據 |
星環數據 |
企業級大數據分析平臺 |
- |
騰訊投資等 |
集奧聚合 |
大數據分析平臺 |
70 |
金沙江創投等 |
|
智能制造 |
大疆創新 |
消費級機器人 |
1000 |
紅杉中國等 |
柔宇科技 |
柔性顯示器 |
300 |
IDG資本等 |
|
優必選 |
智能機器人 |
300 |
騰訊、科大訊飛(已上市)等 |
|
生物醫藥 |
聯影醫療 |
影像診斷 |
300 |
中國人壽大健康基金等 |
數據來源:安信證券研究部及各公司官網。
【硬科技領域大型獨角獸】
新晟半導體
上海新昇半導體是一家為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行業提供高品質300mm硅片的高科技企業。公司主要產品為300mm拋光片,外延片與測試片。通常廣泛用于存儲器芯片,邏輯和模擬、IGBT功率器件及移動計算通訊芯片等集成電路產業的硅襯底材料。公司是目前國內第一家在300mm硅片領域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現300mm硅片量產的硅材料企業。
公司主要生產300nm12英寸的半導體級別大硅片,300MM大硅片投資非常大,技術要求非常高,國內處于空白狀態,屬于國外寡頭壟斷行業。
【算力點評】根據Wind數據顯示,新昇半導體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7826萬元,凈利潤達1015萬元,扭轉了2017年凈虧損狀態,側面反映出上海新昇大硅片項目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具有類似或相關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從事芯片設計及制造業務的富瀚微(99.750,-1.42,-1.40%)、全志科技(19.420,0.08,0.41%)等。
云從科技
云從科技立足自身技術研發及標準化的技術實力,為納入合作伙伴的軟硬件廠商提供圖片識別+、人臉識別+及人工智能等多方面技術能力支持,并根據技術成熟情況對外輸出更多的技術服務。
目前,云從科技的技術應用覆蓋國內的銀行業、安防、航空等領域。以銀行業為例,云從科技是中國銀行(3.630,0.01,0.28%)業人臉識別第一大供應商,業銀行、建設銀行(6.860,0.05,0.73%)、中國銀行、招商銀行(28.960,0.44,1.54%)總行等全國400多家銀行采用該公司產品。據云從科技透露,公司為全國銀行提供對比服務日均2.16億次。安防領域,截至2018年3月份,云從科技與29個省級行政區展開合作,協助警方取得4376個案例成果。民航領域,共有54家機場選擇云從產品,覆蓋80%的樞紐機場。
【算力點評】據云從科技披露,公司在2016年實現了2億元收入,2017年完成了8.36億元的訂單收入并實現了盈利,預計2018年收入達到15億元。2018年8月,中國人工智能國家隊云從科技正式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引入多家中國國家戰略投資者,為IPO提前鋪路。具有類似或相關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從事智能語音識別業務的科大訊飛(29.010,0.81,2.87%)和華宇軟件(14.600,0.30,2.10%)等。
【維度二:IPO輔導備案階段硬科技型企業】
所屬行業 |
公司名稱 |
主營業務 |
集成電路 |
嘉興斯達 |
IGBT芯片和快恢復二極管芯片 |
立昂微電子 |
半導體硅片和分立器件芯片 |
|
瑞芯微電子 |
智能應用處理器芯片 |
|
智能制造 |
華辰精密 |
全自動數控軋輥磨床 |
航天精工 |
航空航天高端設備緊固件 |
|
力邦合信 |
乘用車制動系統 |
|
節能環保 |
海灣環境 |
VOCs污染控制專業服務商 |
新材料 |
華冠新材 |
彩涂板及其基板材料 |
大可新材 |
高密度纖維板 |
|
東岳有機硅 |
硅橡膠、硅油等有機硅材料 |
|
生物醫藥
|
楊凌美暢 |
電鍍金剛石線 |
諾禾致源 |
腫瘤基因檢測 |
|
萬泰生物 |
體外診斷試劑及儀器、疫苗等 |
數據來源:中信證券(18.120,0.08,0.44%)研究部及各大公司官網。
【IPO輔導備案階段硬科技型企業】
航天精工
航天精工有限公司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直屬的集高、中端緊固件研發、制造和檢測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航天精工重視技術進步,不斷加大自主創新和研發力度,自主研發能力顯著提升,每年申請專利超過100項,是航空航天標準件行業標準的起草單位之一。
公司在國內率先研制成功的鈦合金、鎳基合金高鎖螺栓成功取代進口應用于國家重點飛機型號,達到了發達國家高性能緊固件同時代的技術水平。公司研制生產的各類緊固件在系列國防型號上得到了廣泛應用,配套范圍涉及航空航天等多個行業領域。
【算力點評】國內航空航天配套高端緊固件市場規模穩中有升,根據浙江緊固件行業協會數據顯示,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222.6億元。高端緊固件市場進入壁壘較高,航天精工作為領先企業,其市場占有率將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而穩步提升。具有類似或相關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從事航空航天裝備業務的中直股份(41.540,-0.44,-1.05%)、航發動力(22.800,0.20,0.88%)等。
諾禾致源
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開拓前沿分子生物學技術和高性能計算在生命科學研究和人類健康領域的應用,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產品和服務提供者。
公司建立了通量規模領先的基因測序平臺和高性能計算平臺,有效地支撐著生命科學研究和醫療健康兩大領域對大數據分析和存儲的需求。公司業務覆蓋全球6大洲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客戶超過2,000家,成為基因測序科研服務領域的領先企業。
【算力點評】二代測序技術使得基因測序的成本顯著降低、生物信息分析能力顯著上升,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15年至2017年,公司收入年復合增長率為54.48%,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為80.82%。具有類似或相關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從事基因檢測業務的華大基因(58.070,-0.48,-0.82%)、達安基因(9.910,0.04,0.41%)等。
【注冊制下,投資人有望真正分享硬科技企業的成長紅利】
目前,A股核準制的發行制度使得二級市場股票價格往往處于虛高狀態。企業盈利的限制也使得很多硬科技公司無法在國內上市,進而轉戰香港或者美國上市,國內投資者無法分享這些企業高速發展的紅利。
隨著注冊制在科創板的試點及后續的推廣,股票供給數量的增加,一定會使得不合理的高估值逐漸消失,一二級市場的估值溢價將逐步收窄,A股市場估值體系更加趨于合理。但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無論是縱向與歷史水平比,還是橫向與國際市場比,都處在一個非常低的位置。科創板選擇此時推出,一方面,可以給予高科技企業更加便利的直接融資渠道,有效推動企業的發展,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摩擦倒逼自主創新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硬科技企業的增加,也使得投資人有望真正分享優秀企業的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