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向媒體表示,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方面,香港特區爭取在一到兩個月內獲得中央批準和同意,即行公布。
1月15日下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向媒體表示,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方面,香港特區爭取在一到兩個月內獲得中央批準和同意,即行公布。這意味著世界最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即將起航。
5日下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帶隊前往廣州與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舉行工作會晤。出發前,林鄭月娥向媒體表示,此次工作會晤將討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事宜。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方面,香港特區爭取在一到兩個月內獲得中央批準和同意,即行公布。
這意味著世界最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即將起航。
粵港澳大灣區藍圖最快下月公布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
此前,財聯社援引《南華早報》報道稱,粵港澳大灣區藍圖已獲批準,預計將于2月21日或在3月5日全國兩會開始前公布。
粵港澳大灣區(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
粵港澳大灣區是繼美國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灣區。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人口達6956.93萬,GDP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約占全國經濟總量的12.17%,GDP總量規模在世界國家排行中名列11位,與韓國持平,是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
2019年1月11日,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曉明表示,中央已明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定位及港澳廣深四城定位。
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有五個:一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四是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五是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定位各不同
在粵港澳大灣區龐大的城市群中,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可以叫做中心城市,它們要發揮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引擎作用。
同時,它們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側重。
香港:鞏固和提升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澳門:主要是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廣州:主要是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
深圳:主要是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就實力而言,當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排名全球第三,僅在紐約大灣區、東京大灣區之后。2017年GDP1.58萬億美元(10.0594萬億人民幣),幾乎等于一個韓國的經濟總量,可謂富可敵國。其中,深圳經濟總量為22438億,躍居中國第三大城市,超越廣州和香港。
未來已來。
粵港澳大灣區雖然當下排名第三,但是發展速度達到7%,遠超其它兩大灣區。按照當下各自發展速度,大約5年之內,就可以超過紐約大灣區,保守估計,十年之內,將超過東京大灣區,加冕全球第一大灣區。
與此同時,若中國經濟增速保持6.5%以上速度,匯率大致不變的話,大約在十年左右,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
中國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粵港澳成為全球第一灣區,二者合一,與國家共振。
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發展
加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也是大灣區的目標。
2012年~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歷年發明專利總量依次為61764件、71037件、103610件、155074件和193712件,增幅分別達15.01%、45.85%、49.67%和24.92%,五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總量增幅達213.6%。發明專利數量已超越舊金山灣區。
大灣區是高科技公司、熱門創業公司、頂級制造業企業和一流大學的聚集區,未來將以廣深為龍頭,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并且并借鑒香港金融的國際化體系,為灣區創業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高地”。
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發展起點高、速度快。
2017年12月22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攜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舉辦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第二屆開發大會和區塊鏈產業發展圓桌會議。會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率先出臺省內首個區塊鏈專項扶持政策《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促進區塊鏈產業發展辦法》出臺。
這個國內支持力度最大、模式突破最強區塊鏈政策,后來成為著名的“區塊鏈十條”。
“區塊鏈10條”政策圍繞區塊鏈企業的引進和后期發展進行多角度的扶持。從區塊鏈企業一開始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注冊進行獎勵到區塊鏈企業的人才引進、營業收入增長、區塊鏈技術場景應用、辦公用房、銀行貸款等對企業成長至關重要的環節進行扶持,預計每年將增加2億元左右的財政投入。
2018年9月4日,“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深圳正式上線試運行。該平臺致力于打造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開放金融貿易生態。
據悉,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是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的共同推動、協調和組織下,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聯合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渣打銀行及比亞迪經過近兩個月的封閉開發,成功實現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項目一期預定目標,項目一期已部署上線試運行。
2018年11月11日,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聯盟成立大會在廣州黃埔區舉行。廣州市區塊鏈產業協會、香港區塊鏈產業協會和澳門大學創新中心三方攜手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聯盟,聯盟定位為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塊鏈技術高端行業性組織。
該聯盟致力于打破“內地缺技術、港澳缺場景”的區塊鏈產業發展困局,建立區塊鏈合作平臺和交流機制,推動三地人才和知識的共享與流動,形成創新合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實體經濟”創新融合式發展。
目前,廣州黃埔區已建成廣州區塊鏈國際創新中心、區塊鏈未來空間、中關村e谷區塊鏈產業園、蟻米區塊鏈眾創空間4個區塊鏈專業創新載體;E-PARK全球數字經濟創新中心、區塊鏈總部經濟區等2個新載體正處于加快建設中,年內可全面交付使用。
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應用被寄予厚望。
今天,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黃樂平表示,金融科技對于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的改造之一是運用區塊鏈技術,將跨境交易所耗費的時間縮短,國外投資者原本確定一個交易需要兩天左右的時間,未來可以在兩到三個小時完成,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時也能夠擴大交易量。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基于粵港澳大灣區良好的數字化基礎,很多科技創新都可以在大灣區內先行先試,比如利用區塊鏈電子發票可以解決虛假發票等問題。借助大灣區的天時地利人和,未來可以在其中挖掘更多的區塊鏈應用場景。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