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市場,在前期觸底之后,已經有所反彈。雖然,未來行情目前難以預測,不過,這輪熊市正在潛移默化中為區塊鏈帶來改
在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市場,在前期觸底之后,已經有所反彈。雖然,未來行情目前難以預測,不過,這輪熊市正在潛移默化中為區塊鏈帶來改變。1月8日,庫神錢包COO張玉做客“百媒鏈談”,深入介紹了在熊市之下,區塊鏈發展的現狀。
熊市帶來機遇
在張玉看來,顯然目前區塊鏈行業深陷熊市,也許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熊市并不完全是壞事,它會快速精準的淘汰一大批空氣項目和傳銷項目。對于項目方來說,熊市給與了充足的時間來改善技術,打磨產品,回饋客戶。
同時,張玉還認為,就目前而言,整個區塊鏈生態中或許并沒有出現激烈競爭的格局,而更多是對于自身商業模式的探索和嘗試。張玉以錢包為例,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說明:“我認為,當前的錢包市場,還沒達到飽和,甚至還沒到激烈競爭的階段,大家的互補性非常強。錢包的理財產品,目前都還處在探索階段,并沒有現成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鑒。作為資產沉淀的平臺, 數字資產錢包確實具有成為資金入口和金融服務平臺的潛力。因此,未來錢包必定將會圍繞資產,發展出一系列的金融服務。
數字錢包不僅局限于存儲數字資產,極有可能成為區塊鏈時代的超級流量入口,這一點相信也是大家的共識。未來的經濟模式,很有可能包含通證經濟模式。無論是加密貨幣兌換、抵押借貸、理財,都是在這個理念上的積極探索。”
全球正在加速區塊鏈布局腳步
除了對熊市帶來的影響分析之外,張玉還站在全球的角度對目前的區塊鏈進行了介紹,據其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目前世界主要央行都在關注加密貨幣。有的國家明確提出了發行法定加密貨幣的計劃,如加拿大、荷蘭、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的央行早已宣布啟動加密貨幣研究,無論其是否基于區塊鏈,是否基于去中心化的構架。
同時,張玉還指出:“加密貨幣有效地解決了市場全球化的“信息成本”和“交易費用”問題,極大地突破了現實世界的時空限制,信息流、資金流在網上的傳送十分迅速、便捷。同時,加密貨幣可以有效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加快金融資產相互轉換的速度,提高支付清算效率,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等。”
區塊鏈應用正在加速落地
宏觀方面的介紹或許讓人難以有清晰的認知,張玉特此從區塊鏈對現實世界的影響方面進行了詳細描述:“區塊鏈有很多特點,如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這些都可能發展衍生出很多應用領域。如:
1.金融領域,如跨境匯款和證券交易,反洗錢等
交易本質上交換的是價值的所屬權。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有效可靠的所屬權證明和相當強的擔保機制,解決現有第三方中介的存在成本高、時間周期長、流程復雜、容易出錯等問題。
2016年10月,中國郵儲銀行宣布攜手 IBM 推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資產托管系統,新的業務系統免去了重復的信用校驗過程,將原有業務環節縮短了約60-80%,提高了信用交易的效率。
2. 共享經濟:可以引入安全且無法篡改的數字化資質和信用管理系統,改善效率
區塊鏈技術可解決共享成本、服務管理、用戶身份評分的問題。引入安全且無法篡改的數字化資質和信用管理系統解決用戶人身安全和財產損失的擔憂。
利用區塊鏈構成的統一賬本,可以實現大數據共享,數據在多方之間的流動將得到實時地追蹤和管理,并且通過對訪問權限的管控,可以有效減低對數據共享過程的管理成本。
如Golem(GNT)項目,就是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計算機算力租賃平臺。
3. 存在性證明:如征信,版權,遺囑,權益文件等
區塊鏈,本質是無法篡改的去中心化賬本。而基于區塊鏈技術進行的征信管理,將讓信用評估的準確率大大提高,并且降低進行評估的成本,且基于區塊鏈的信用機制同時具備穩定性和中立性。
目前,國內一些項目都在此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如有項目致力于打破傳統數據交易存在的“緩存沉淀”問題,實現數據體量懸殊企業的平等交換、數字資產的所有權認證以及有效遏制數據交換中的造假問題。”
科技的進步會催生應用更廣泛的公鏈
區塊鏈作為一種新技術,最具類比性的要屬互聯網,有人甚至以價值互聯網來命名區塊鏈。反觀互聯網的整個發展歷程,其進入爆發期主要在于底層協議的建設,因此,區塊鏈進入井噴期也必然需要公鏈的成熟和完善。
在張玉看來,公鏈是區塊鏈的底層協議,它為區塊鏈搭建分布式數據存儲空間、網絡傳輸環境、交易和計算通道,利用加密算法保證網絡安全,通過共識機制和激勵機制實現節點網絡的正常運行。可以這么說,公鏈相當于電腦的操作系統,windows, IOS 甚至 Linux。
比特幣作為載入史冊的首個應用,腳本語言不能執行循環語句,可擴展性不強。以太坊是一個具備圖靈完備腳本的公共區塊鏈平臺,除進行價值傳遞外,開發者還能夠在以太坊上創建任意的智能合約。因此,如同您說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未來肯定會出現更多技術更加先進,應用更加廣泛的公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