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和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今年雙雙借力旗下成熟的支付平臺殺入區塊鏈電子發票市場。近日,螞蟻金服落地全國第一單區塊鏈理賠和第一張一
螞蟻金服和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今年雙雙借力旗下成熟的支付平臺殺入區塊鏈電子發票市場。
近日,螞蟻金服落地全國第一單區塊鏈理賠和第一張“一條龍”區塊鏈電子發票。早在8月10日,騰訊在深圳某餐廳高調亮相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后;螞蟻金服表示已于8月2日,在杭州、臺州、金華三地醫院場景下開出60萬張“區塊鏈電子票據”;無論是螞蟻金服還是騰訊,都在區塊鏈電子發票上積極布局,前者以支付寶為載體,后者以微信為依托,轉戰區塊鏈電子發票領域。
繼游戲、公益、智慧醫療、供應鏈金融等場景之后,螞蟻金服和騰訊在區塊鏈應用場景上又添一賽道。談及進軍區塊鏈發票的原因,螞蟻金服高級專家段金明對財經網-鏈上財經表示:“2018年,螞蟻區塊鏈商用落地持續加速,未來,區塊鏈的商用化會首先在最有流轉價值的領域爆發,比如發票和票據。區塊鏈要在真實社會中產生真實價值。”
在賽迪研究院負責人蒲松濤看來,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場區塊鏈電子發票場景,主要是由于推進快、好實現、有前景。
“從應用落地來看,一是電子發票應用背景屬于民生服務,不涉及固有的利益方,所以推進快;二是政府在推進過程中可以起到主導和協調作用,有利于項目順利推進;三是電子發票場景有限,關系方簡單,好實現;四是電子發票確實能發揮出區塊鏈的應用價值。”他表示。
“上鏈”還是“鏈上”
2018年8月10日,騰訊公司聯手深圳市國家稅務局開出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這被視為互聯網巨頭進軍區塊鏈票據領域的一個里程碑。有媒體惋惜螞蟻金服略輸一籌,尚只局限于公益慈善業務,將發展“區塊鏈電子發票”的先發優勢拱手讓給老對手騰訊。
緊接著,8月17日,螞蟻金服對外宣布,早在8月2日攜手航天信息悄然試水區塊鏈醫療電子票據服務,但從發布時間來看,螞蟻金服錯失了標簽為區塊鏈電子發票首發機構的良機。
對此,螞蟻金服高級專家段金明表示廣東“稅鏈”是全國首個區塊鏈發票平臺,今年6月系統上線的同時已經產生了全國首張區塊鏈發票。
但是,騰訊區塊鏈總經理蔡弋戈在采訪中表示,騰訊在深圳開出的區塊鏈電子發票是第一張基于區塊鏈的原生電子發票,而“稅鏈”平臺開出的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只是將電子發票簡單“疊加”在區塊鏈技術。
蘇寧金融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員聞澤中對財經網·鏈上財經解釋道,“上鏈”與“鏈上”的區別在于開票的過程的是否在鏈上進行。“上鏈”電子發票,需要在線下先把發票開好,然后再去上鏈。
““上鏈”不能從源頭上避免人為地一些失誤或者錄入虛假信息。但是如果是在鏈上,有智能合約完成的話就可以規避這個問題。” 聞澤中解釋到。
因此,即使“鏈上”電子發票貼著區塊鏈的標簽,但是簡單的將數據上鏈并不能真正的解決電子發票的痛點,從源頭上解決數據造假的問題,但是“鏈上”就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規避這些問題。
區塊鏈電子發票是偽命題嗎?
12月7日,“稅鏈”開出首張“一條龍”區塊鏈電子發票。據介紹,這個新場景的亮點在于運用區塊鏈技術,消費者從開發票到報銷到賬,只需要1分鐘,大幅度縮短了開票報銷到賬的時間。
第一位吃螃蟹的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桂小姐體驗了“稅鏈”平臺的開票服務。近日,她在廣州黃埔華苑大酒店消費后,通過支付寶付款并觸發在“稅鏈”區塊鏈電子發票平臺自動開出通用類電子發票,發票直接推送到公司報銷系統進行報銷,報銷款項即時打入其賬戶,實現秒級開票、分鐘級報銷。
段金明表示,“稅鏈”上的區塊鏈發票打通了從支付、開票到報銷、到帳的全流程,之前的報銷沒有到帳環節;同時“稅鏈”能夠實現企業的全票種歸集,直接從鏈上獲取發票,降低了企業的用票成本和難度。
但在長期負責公司報賬報銷的張小姐看來,區塊鏈電子發票并不能真正解決報銷難的痛點。她表示:“雖然報銷流程費時長,但是不論是數據上鏈,還是鏈上數據,都免不了嚴格的審核和有關人員簽字等步驟,值得注意的是,誰簽字誰負責,因此,相關人員不會輕易簽字。”
2018年,各公司在區塊鏈電子發票場景陸續落地,有報道曾指出區塊鏈電子發票的優勢有:對用戶而言,實現“交易即開票,開票即報銷”。用戶可以實現鏈上儲存、流轉、報銷,大大節省開票及報銷流程;對于商戶而言,可以降低管理成本,避免高峰期排隊開票現象的出現;對于企業而言,在區塊鏈上實現發票申領、開具、查驗、以及入賬流程,使得入賬過程更加簡捷可靠;對于稅務監管部門而言,可以達到全流程監管的科技創新,實現無紙化智能稅務管理。保障發票的真實性,打擊偷稅漏稅行為;
但在聯莊資本合伙人Linco看來,區塊鏈發票主要是支付入口+電子發票,看不到區塊鏈的附加值在哪里。
他曾在對媒體表示:“對于發票,從業務上來講本來就是國家權威機構的超級中心化存在,從技術和開票報銷流程上來講,用不用區塊鏈都無所謂。在發票應用這個案例中,用分布式區塊鏈和用集中式互聯網系統的區別是看不到的。何況對于區塊鏈應用來講,交易即結算,發票是原生的實時產物,也就是說,只要是真的區塊鏈應用,發票這個概念可以不用提了,天生具備。”
發票業內人士表示,螞蟻金服和騰訊區塊鏈電子發票的切入點不同,螞蟻金服從非稅控電子發票切入,騰訊則從稅控電子發票切入。稅控發票是指通過稅控收款機系列產品打印,并帶有稅控碼等要素內容的發票。非稅控發票則是不通過系統開出的,比如手工發票、手撕發票等。
據介紹,騰訊推出的區塊鏈電子發票,結合了區塊鏈技術,將增值稅電子發票開具與線上支付相結合,“資金流、發票流”二流合一,通過區塊鏈不可篡改的技術,實現“交易數據即發票”。既能避免了開具發票填寫不實、不開、少開等問題,保障稅款及時、足額入庫;而且通過區塊鏈管理平臺,還能實時監控發票開具、流轉、報銷全流程的狀態,對發票實現全方位管理。
在進軍區塊鏈電子發票方面,無論是螞蟻金服還是騰訊,都強調旗下的支付平臺屬性,即支付寶和微信。目前,首批接入微信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的商戶,包括深圳國貿旋轉餐廳、深圳寶安區體育中心停車場、凱鑫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坪山汽修場)、Image騰訊印象咖啡店等。廣東省稅務部門相關負責人透露,、本次選擇了廣州黃埔華苑大酒店、南沙百萬葵園等餐飲、停車、旅游景點等行業的若干企業進行區塊鏈電子發票開具的試點。
技術無關 BAT至上
但在業內觀察者李欣看來,不管利用什么技術,消費者信任的始終都是BAT。
“BAT有沒有進軍區塊鏈領域并不重要,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用戶信任的始終是BAT,而不是技術本身。”業內觀察者李欣對財經網-鏈上財經表示。
螞蟻金服和騰訊都是以聯盟鏈的形式構建的開放生態,在保證區塊鏈數據真實、不可篡改的前提下,合作方、企業作為節點共同參與。京東金融研究院院長張威曾撰文表示,在現有的背景和技術前提下,以聯盟鏈為切入點最具可行性。
然而,蒲松濤卻表示區塊鏈技術本身在落地電子發票場景中也存在亟須解決的問題,例如,需要考慮各方利益協調的問題和擴展性的問題,因此,區塊鏈電子發票能否持續有效推進下去還值得觀察。
“利益協調問題,包括各方為什么要參與區塊鏈治理,為什么要作為節點接入網絡,這樣做有什么好處?這個區塊鏈網絡誰來維護?要維護就會有成本,這個成本又有誰來出?擴展性的問題包括,例如,如果發票的管理機制發生了變化怎么辦?或者有新的節點加入或老節點的退出,如何保證區塊鏈系統的穩定運行?”他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