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元股份漲停,領漲區塊鏈板塊,當日七成區塊鏈概念股上漲。今年來,炒鏈之風從鏈圈吹到資本市場,自今年1月份以來,上市公司頻繁出
昨日,中元股份漲停,領漲區塊鏈板塊,當日七成區塊鏈概念股上漲。
今年來,“炒鏈”之風從“鏈圈”吹到資本市場,自今年1月份以來,上市公司頻繁出現沾“鏈”就漲的案例,引起滬深交易所的警覺。為防區塊鏈概念炒作,一封封監管函劍指涉嫌“炒鏈”的上市公司。80家區塊鏈概念股中,23家被監管問詢,占比達三成,記者初步測算,約有2/3的問詢發生在一季度。
而時至年末,這些被交易所問詢的公司是否真的有炒作概念的嫌疑呢?記者統計發現,上述23家被問詢的公司中13家至今無區塊鏈落地成果,超半數被問詢公司有炒作概念之嫌。
多數公司區塊鏈業務陷產品無法落地困境
昨日,中元股份漲停,股價收盤于5.27元。
值得注意的是,或許受中元股份的影響,區塊鏈概念板塊行情被帶動,80家概念股有56家股價上漲,占比七成。成為兩市中為數不多的上漲的板塊。
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發稿日,A股市場80家區塊鏈概念股。今年來,“炒鏈”之風從“鏈圈”吹到資本市場,自今年1月份以來,上市公司頻繁出現沾“鏈”就漲的案例。其中,有名為“核財經”的新媒體專門進行過統計:股票交易軟件同花順(38.750,-0.65,-1.65%)統計數據顯示,80多只區塊鏈概念股中有超過70只出現漲停,超過10次漲停的有7只。“部分公司公開宣稱涉足區塊鏈技術,但沒有更詳細的信息批露,即便如此,僅借區塊鏈概念炒作就輕松實現了13次漲停。“
今年這些區塊鏈概念股的異常走勢也引起滬深交易所的警覺。80家區塊鏈概念股中,23家被監管問詢,占比達三成,其中2/3的問詢發生在一季度。
時至今日,記者對被問詢的公司進行查看,被問詢公司中僅有10家有區塊鏈落地成果,換句話而言,大半被問詢公司有炒作概念之嫌。
記者發現,監管部門問詢函主要聚焦三個問題:一是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區塊鏈業務的具體模式,包括應用場景、盈利模式等;二是要求上市公司詳細說明公司業務進展,包括人才、技術儲備、投入資金以及預計收入情況等;三是提示經營風險。
在交易所問及區塊鏈業務成果時,記者發現,“探索”、“研究”成為上市公司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匯。
據相關公告梳理,13家區塊鏈概念公司回復進展時表示區塊鏈業務處于“探索”或“研究”階段,沒有應用,而且均表示區塊鏈業務不具有對業績產生實質影響的能力。
比如杭州高新的“標準回復”頗具代表性。杭州高新在回復問詢時表示,公司尚未有專職人員負責區塊鏈技術,而由子公司奧能電源現有研發人員成立區塊鏈研發小組,計劃與客戶共同開發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充電支付系統,提高充電移動支付的安全性。同時,杭州高新認為公司在區塊鏈相關領域尚處于初步探索和研究階段,尚未實際應用,未來還需要較長時間的研發和探索過程,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尚未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不過,區塊鏈技術難以落地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此現象,鏈塔智庫首席分析師于睿曾對記者分析道,一方面,區塊鏈屬于創新業務,上市公司對創新業務回報要求高,能夠對近遠期業績造成實質性影響,處于對風險把控考慮,更傾向于前景比較明確的領域進行投入,由此限制了落地領域;另一方面,目前處于大規模產品化前期,落地應用少,也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必經過程。
“挖礦”設備有炒作概念之嫌
記者統計,10家有落地成果的公司中,區塊鏈業務涵蓋文娛、醫療、能源、金融等領域,其中,文娛落地成果最多,4家布局此場景,其中3家著力發展區塊鏈電子設備,包括卓翼科技(7.300,0.01,0.14%)與迅雷合作的“玩客云”、晨鑫科技(3.070,0.02,0.66%)子公司壕鑫互聯的“競斗云”,以及二三四五(3.800,0.06,1.60%)的“章魚星球”。
記者注意到,“玩客云”和“章魚星球”性質類似,均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號稱“會賺錢的私人云盤”,鏈塔智庫認為“玩客云”和“章魚星球”是利用硬件“挖礦”賺取收益。
比如,“玩客云”可提供暢快下載、隨存隨取、文件管理、遠程操控、多媒體娛樂等功能,安全可靠、無限擴容。除此之外,借助“玩客云”,個人用戶還可以將家中閑置帶寬、計算、存儲等資源分享出來,并最終被轉化共享計算服務,可以降低互聯網企業的運營成本。
“章魚星球”則聲稱采用內置POB算法+共享經濟+上網價值轉化+閑置帶寬的創新模式。用戶在互聯網中產生的點擊、信息檢索、廣告消費,共享閑置帶寬,共享計算能力等行為均可被視為“網絡有價行為”,通過用戶創造價值,再將用戶創造的價值返還給用戶,從而實現平臺與用戶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和利益共享。
鏈塔智庫在《2018中國硬件挖礦市場研究報告》中提到,硬件挖礦本身是一個雙贏的過程,用戶通過分享閑置帶寬與存儲空間獲取挖礦獎勵,企業通過硬件銷售與共享節點網絡服務獲取利潤,但是由于硬件產品的價格較高,利潤空間大,不排除廠商借助區塊鏈挖礦概念刺激消費的可能,挖礦效果與收益還有待考證。
此外,晨鑫科技的“競斗云”與以上兩款“挖礦”設備不同,被公司董秘明確表示不涉及“挖礦”和“數字貨幣”。
記者注意到,今年9月11日,有投資者在互動易上向晨鑫科技董秘詢問“競斗云”涉嫌可以“挖礦”、“數字貨幣”情況是否屬實,晨鑫科技董秘回復稱,競斗云是一款區塊鏈電子競技加速基礎服務設備,將游戲娛樂作為切入點,打造一個電競區塊鏈生態,是公司在區塊鏈技術領域深入研究的應用成果。競斗云APP是一個具有娛樂性的區塊鏈應用大合集,這些娛樂應用均基于區塊鏈技術。競斗云將產出的GCP算力值作為獎勵發放給對其網絡有貢獻的用戶,GCP本身無法進行交易,只能用于兌換基于競斗云平臺內部相關應用消耗的通證,因此本身算力值不具備任何貨幣屬性,競斗云不涉及網上流傳的所謂“挖礦”和“數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