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對于貨幣體系的真正影響,遠非人們以為的基于區塊鏈創造的比特幣。12月17日-18日,由數字資產研究院主辦的區塊鏈數學科學會議在北京
區塊鏈對于貨幣體系的真正影響,遠非人們以為的基于區塊鏈創造的比特幣。
12月17日-18日,由數字資產研究院主辦的區塊鏈數學科學會議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旨在學習“梅西會議”(Macy Conference)的精神,為數學家、密碼學家、計算機學家、經濟學家等各領域專家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臺。
會后,巴比特采訪了著名經濟學家朱嘉明,圍繞區塊鏈的當下與未來,進行了深入剖析,以下是朱嘉明老師的精彩觀點:
1.區塊鏈對于貨幣體系的真正影響,遠非人們以為的基于區塊鏈創造的比特幣,而在于有可能為進入到一個“有貨幣功能,而不需要貨幣”的社會創造一種技術可能。
2.科學技術進步,觀念經濟的興起,人類社會經濟結構和形態的轉型,構成打破原有經濟周期的主要的因素,區塊鏈已經成為嵌入現代經濟生活中的全新變量,會對傳統經濟周期產生逐漸增大的影響。
3.因為曾經喧囂一時的ICO,“割韭菜”,不僅傷害了相當規模的社會群體,而且造成人們對區塊鏈的誤解,讓人們以為區塊鏈能夠“點石成金”。區塊鏈被誤解,甚至被妖魔化,是一種歷史性的遺憾。讓人們正確立即區塊鏈,還需要時間。其中,主要原因是區塊鏈并非是直覺可以理解和認識的。在農耕社會,農產品(5.040,-0.10,-1.95%)是一目了然的;到了工業社會,發動機已經不可能一目了然,但是,畢竟是一種物質物理的集合;到了知識和信息社會,越來越多的技術,已經喪失直觀認知的可能性。區塊鏈不是一種物質物理的集合體。
4.我贊同和欣賞署名王嘉平在他的文章“區塊鏈到底有什么了不起”中的一段話:“區塊鏈將馮諾依曼架構的計算機構架進一步拓展,是其同特定的物理計算設備分離,才能從根本上避免計算過程被單一的控制方掌控,讓所有的人都可以信賴這個計算系統”。簡單地說,區塊鏈就是一種與計算機物理體系分類的馮諾依曼架構,無法觸摸,但真實存在。
5.區塊鏈將走向兩個途徑:一是在現有的區塊鏈模式和架構上繼續尋找更為廣泛的應用場景;二是讓更多的科學思想、科學手段、科學方法介入,來解構和重建新的區塊鏈。
以下是采訪原文,由巴比特整理。
巴比特:您對貨幣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著有《從自由到壟斷:中國貨幣經濟兩千年》,我們現在談區塊鏈對貨幣體系的影響,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一是形態上的改變,從紙質到電子,二是主體的改變,有可能從政府到民間,但表象之下,區塊鏈究竟給我們貨幣體系帶來了什么真正影響?對我們的經濟生活有何改變?
朱嘉明:簡單來講就是信任問題,全球74億人口就是74億個節點,過去人類沒有辦法將眾多的節點聯系在一起。因此在經濟活動中,通過市場創造了貨幣,貨幣就是用公平的方式將人類節點聯系在一起的重要發明。
區塊鏈對于貨幣體系的真正影響,不是基于區塊鏈創造的比特幣,而在于可以進入到一個“有貨幣功能,而不需要貨幣”的社會。現在看,至少在技術層面上,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基于區塊鏈的點對點的交易,可以不需要貨幣,這可能是區塊鏈未來是最大的前途。所以,區塊鏈現在所創造的比特幣和其他加密數字貨幣,很可能只是一個過渡方式和實驗方式,最終的區塊鏈很可能“揚棄”所謂的貨幣。如果貨幣這種久遠的中介形態真的消失了,財富體系,財富標準,財富積累方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財富關系,會變得更加直接,也更加公平。只是現在探討這個問題,為時尚早。
巴比特:您之前說區塊鏈進入了一個周期的拐點,能否具體描繪下在這個拐點前后分別是怎樣的?
朱嘉明:對于經濟學家來講,經濟周期原本就是一個非常普遍的且被證實了的經濟活動現象,存在從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的四個清晰階段。但是,這樣的經濟周期在過去二、三十年間被完全打破了。周期的拐點實際上變得越來越不清晰。
為什么被打亂?一是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這是打破經濟周期的最主要力量。創新的介入,使得商業活動和經濟周期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二是整個人類社會經濟體的內在的制度,包括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企業制度,貨幣制度,等等,都已經正在發生重大轉型,這也使得過去穩定經濟制度下的周期被突破。
在這樣的背景下,區塊鏈的地位就不可忽視了。區塊鏈歷史有限,卻已經嵌入到當下的經濟生活中,雖然其比重和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可以肯定地說,區塊鏈這個變量進入之到整個經濟活動中,影響了人類經濟組織和行為,也會構成對經濟周期的影響。總之,這個問題已經超越對區塊鏈本身對理解。
巴比特:我們講現在是區塊鏈的寒冬,又自我安慰經濟自有發展周期,我們講區塊鏈技術進入了攻堅克難的階段,又自我鼓勵技術發展有其成熟度曲線,但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前提,優質資產才能扛過周期,優質技術才能贏來爆發,站在今天,我們對區塊鏈的信心來自何處?是不是太自信了點?
朱嘉明:你的這個問題本身有問題,區塊鏈是一個客觀存在,但它的形態和我們所理解的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對區塊鏈有信心,有些人對區塊鏈沒信心,根本差別就在于理解不同。
最大的誤區就在于,區塊鏈曾經被認為是點石成金的東西,但它其實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功能,ICO這樣一個歷史階段給人們造成的最大傷害,就在于誤導了人們,以為區塊鏈能夠點石成金。
區塊鏈是科學、技術、方法,是一個非物質和非物理形態的體系,它可以與具體產業相結合,創造財富,但是,這中間還需要很多環節。在過去一年,人們發現這個環節的復雜性,以及從思想到技術方面的瓶頸的多樣性,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但是,這不能說明區塊鏈本身沒有前途,只是說區塊鏈的發展模式和前途,絕非是被誤導的“點石成金”。
還是用20世紀初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作為例子,當時萊特兄弟制造飛機,其動力絕非是飛機的具體用途。后來,飛機演變出軍用飛機和商用客機,形成諸如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車這樣的飛機制造公司,獲得巨額商業利潤,這都是后來的故事。
巴比特:我們很期待朱老師給我們講講未來前景,區塊鏈會以怎樣的方式作用于我們的生活方式?未來會是什么樣子?
朱嘉明:我一直在反復給大家強調一件事情,按照尋常的思維模式,你對區塊鏈的的理解一定會陷入誤區。
區塊鏈是什么呢?我比較贊成《區塊鏈到底有什么了不起?》這篇文章的結論,他說區塊鏈將馮•諾伊曼的計算架構進一步拓展,使其從特定的物理計算設備分離,從根本上避免計算過程中被單方控制,讓所有人可以信賴這個計算系統。所以說,按照尋常的概念、邏輯,包括互聯網的思維來理解區塊鏈一定會陷入誤區。簡單來講,code是區塊鏈的基礎結構,區塊鏈不存在簡單的物質和物理形態。我們現在對區塊鏈的理解就如同冰山理論,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而更大一部分卻藏在更深層次,不為人所見。
區塊鏈的真正前途在哪里?它將走向兩個途徑,一是在現有的區塊鏈模式和架構上繼續尋找應用場景;二是讓更多的科學思想、科學手段、科學方法介入,來解構和重建新的區塊鏈。
本質上來講,以太坊稱不上區塊鏈2.0,它的模式框架、設計思路只是在比特幣基礎上的有限突破和演進,并沒有根本區別。但是,這絕不是說我們現在可以清楚知道和描述區塊鏈將在什么狀態下走向何方,現在仍處于一個極力探索和有限實踐的時期,這個階段至少應當還會持續2、3年。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地說:21世紀以來,還沒有一種技術像區塊鏈一樣,包含著如此豐富的科學技術及思想的資源,并且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形成著難以想象的張力。區塊鏈的這個特定,決定了它獨特的潛力,最終決定它的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