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傳統和改革的不同理念,BCH社區已經開始分化成代表不同共識的兩派。。硬分叉戰火已經在BCH社區燃燒了5天,吳忌寒說,BCH分叉這件事是完
基于“傳統”和“改革”的不同理念,BCH社區已經開始分化成代表不同共識的兩派。。
硬分叉戰火已經在BCH社區燃燒了5天,吳忌寒說,“BCH分叉這件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參照宗教改革的歷史,這是人類為社群做貢獻的本性,會容易因為一些分歧而產生分裂。”
在區塊鏈中,無共識,不社區。共識能驅動人們自由建造社區,也會在產生分歧時讓社區分裂,一定程度上來講,唯有分裂才能發展。
合也共識,分也共識
在設計BTC之初,中本聰要實現一個“點對點的現金支付系統”,此后不論是社區追求共同理想,還是產生分歧,皆源于此。BTC曾經立志要顛覆傳統支付系統,現在竟然成為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殺龍勇士身上長出了惡龍的鱗片。
BTC運行5年后,區塊漸漸無法支撐高流量的交易,擴容成為懸在BTC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社區隨之出現三撥人。
在這三撥人之中,有一個群體堅持“小區塊”意見。他們認為BTC可以使用鏈下方式解決擴容問題,比如添加閃電網絡。而與“小區塊”相對的是“大區塊”,這個群體認為,初心為上。但目前BTC已經遠遠偏離中本聰的構想,鏈下擴容是永遠不可能的。唯一能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硬分叉。
曾經有人試圖在“大區塊”和“小區塊”之間,尋找“第三條路線”,并且差點成功。這“第三條路線”就是曾經驚天動地的“紐約共識”。2017年5月23日,來自全球21個國家56家知名區塊鏈初創公司共同簽署了“紐約共識”,獲得了全網83.28%的算力支持。他們不反對“小區塊”,也不反對“大區塊”,只是把Segwit軟分叉和2M硬分叉合并。然而這個方案卻遭到礦工反對。
礦工們認為,按照Segwit2x的想法,鏈下擴容是區塊鏈的倒退,相當于盡力做了一個擺脫銀行的支付系統,但現在卻要引入銀行解決交易確認問題。
社區爭吵越發激烈。在這種局面下,大區塊“倒戈”自立門戶,BTC社區共識破裂。2017年8月1日比特大陸正式啟動BTC硬分叉,BCH誕生。
BTC社區老路重現?
今年4月,BTC早期參與者、Bitcoin core前成員Mike Hearn曾指出:“BCH與2014年的BTC社區非常相似,這是不好的,它缺乏正式治理”。
Mike Hearn在2016年1月離開比特幣社區,在離開社區之前,他是“大區塊”支持者。但在區塊鏈治理方面,他認為單純直接擴容并不會治好BCH的“家族遺傳疾病”。
Mike Hearn對BCH的發展感到很驚訝。因為在一個月的時間內,BCH就實現了硬分叉,事實上很少有團隊能夠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完成軟件升級。因此他認為,BCH社區的共識度極強,從開發者到社區參與者,都對BCH的發展有相同的理念,大家沒有爭議,自然可以高效的完成分叉升級。
究其原因,BCH社區的開發者和社區用戶,大部分都是BTC社區的“大區塊”派,因為共識退出BTC社區,又因為共識重逢BCH社區。
但Mike Hearn認為,“硬分叉是一種實施機制,而不是治理機制。 治理是一個過程,通常是機構做出決定。”所以他強調建立解決爭議方法的重要性,因為以后BTC社區仍然會發生分裂。
Mike Hearn一語成讖,7個月后,BCH社區發生分歧和爭議。分別以澳本聰和吳忌寒為首的兩個陣營打起了“算力戰”,BCH社區真的要重蹈BTC的覆轍嗎?
分叉不過是利益之爭?
自BCH誕生以來,根據其社區發展路線,每過6個月就要對BCH進行一次分叉升級。上次升級是今年5月,社區決定將BCH接下來的升級時間將選擇在11月。
2018年8月1日,吳忌寒、澳本聰和比特幣耶穌在香港的BCH大會碰面,吳忌寒還和澳本聰發布了“蟲洞協議”,它是基于BCH的二層智能合約產品。
2018年8月8日,伴隨BCH全節點客戶端Bitcoin ABC公布了11月共識協議的改進內容,澳本聰通過Twitter對BCH的ABC版本提出抗議,并聲稱:“BCH11月的升級必將失敗,開發者會被換掉”。8月29日,澳本聰的nChain公司正式推出BSV節點客戶端,并決定在11月的硬分叉中與BitcoinABC一較高下。
11月16日凌晨,由BCH升級之爭引發的算力戰正式開啟。此次分叉升級,極有可能把BCH社區撕裂成兩種不同的社區。
春秋戰國時期的“三家分晉”,歐洲中世紀的“宗教改革”,都是社會的自我進化。分叉則是區塊鏈系統的自我進化,但這次BCH硬分叉,表面上看是共識沖突,本質上卻是利益之爭。到今天算力戰已經開打5天,甚至有人高喊:BCH社區已經分裂。
BCH社區已經分裂了嗎?
事實上,BitcoinSV和BitcoinABC的爭論是對未來貨幣話語權的爭奪。算力戰至今,BCH已經正式分出兩個幣,一個BitcoinABC,一個BitcoinSV。但是這意味著BCH社區已經分裂了嗎?
以澳本聰為首的一方認為,BCH作為一個支付系統,應該把區塊擴容到128M。甚至反悔說他并沒有支持2017年8月的BCH分叉,為了糾正這個錯誤,他正快速積累算力,攻擊BCH發展中的分叉鏈,并進一步攻擊BTC,使BTC回到初始的0.1版本。
而另一方面,吳忌寒陣營堅持鏈上擴容,并發揮BCH的公鏈功能。ABC版本是比特大陸在原有基礎上,對BCH的正常改進。因為自去年擴容后,市場行情進入長期低迷狀態,BCH的交易量非常低,其區塊大小鮮有超過1MB的。因此在ABC版本中,比特大陸決定先暫停擴容,通過修改底層協議,將交易確認時間從10分鐘縮短到2分鐘。
事實上,在BCH分叉前夕,基于“傳統”和“改革”的不同理念,BCH社區已經開始分化成代表不同共識的兩派。原先BCH礦池的礦工根據自己的信仰,用算力投票。
從算力分布上來看,截至今天,BitcoinABC占據礦池算力的56%。
在11月19日,BitcoinSV的算力一度超過BitcoinABC,但之后迅速下降,目前占據全網算力的44%。
此外,在算力戰中,所謂的最長鏈,不是根據塊數的多少決定勝負,而是根據累計挖礦難度決定。根據Coindance顯示,BitcoinABC獲得的累計挖礦難度更高。
同時,交易所的態度也至關重要。11月3日,Coinbase發布公告,宣布支持Bitcoin ABC陣營。Coinbase還稱,如果BCH分叉之后存在多個鏈,將確保用戶在每條鏈上都能獲得資產。
但對于BCH來說,由于BCH采用PoW模式,意味著每分裂一次就會導致算力降低,遭受51%攻擊的概率也會隨之提高。在區塊鏈歷史上,部分硬分叉的確因為發展理念不同而產生,分叉有利于區塊鏈生態多樣化發展。而有的分叉只是為了炒作或者“圈錢”,這對于區塊鏈生態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算力戰開始到現在,雷聲大雨點小。分叉雙方在前期吵得不可開交,在勝負未定的情況下,社區已經產生明顯分化現象。
按照分叉算力戰的邏輯來看,雙方交戰的結果無非兩種。一種情況是,兩個幣只存活一個,另一個不再繼續挖礦;第二種情況是,兩個幣一起存活,一個覆蓋BCH原鏈,另一個發展成山寨幣。從目前來看,BCH社區已經產生分化。戰火消停之時,BCH社區將會分出楚河漢界。
Punch Line
從來就不存在好的戰爭,也不存在壞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