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隨著監管部門重拳治理ICO亂象,借虛擬貨幣之名行詐騙之實鮮有耳聞。不過,近日市場上卻傳出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發CC幣、淘寶幣消息
今年來,隨著監管部門重拳治理ICO亂象,借虛擬貨幣之名行詐騙之實鮮有耳聞。不過,近日市場上卻傳出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發CC幣、淘寶幣消息,該消息已遭螞蟻金服官方辟謠。螞蟻金服表示,“螞蟻區塊鏈從來不碰虛擬幣,我們區塊鏈申請技術專利全球第一,沒有一項與ICO相關。”
記者觀察發現,螞蟻金服一直表示與虛擬貨幣劃清距離,不僅多次表示不發幣、不涉ICO,而且嚴厲打擊涉及虛擬貨幣交易行為。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劉曉蕾對記者表示,區塊鏈行業存在許多高風險項目,也有很多欺詐的案例,所以不經監管審批向非合格投資人的ICO融資,顯然是不能允許的。
疑似“螞蟻區塊鏈白皮書”
現身網絡
近期,網上出現了一份疑似“螞蟻區塊鏈白皮書”文件。文件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將發行虛擬貨幣CC幣,發行數量2100萬個,發行價格9.98元。11月11日起,CC幣將在中國和國際上的數字加密貨幣交易所定向發售交易,2019年3月11日將開市交易。
11月13日,螞蟻金服官方微博辟謠:“網上出現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發CC幣、淘寶幣,都是假消息”。
螞蟻金服表示:“螞蟻區塊鏈從來不碰虛擬幣,我們區塊鏈申請技術專利全球第一,沒有一項與ICO相關。區塊鏈的價值在于建立信任,ICO卻在摧毀信任。螞蟻區塊鏈的所有落地應用,都是要在真實世界中產生真實價值,這一直都是我們的技術價值觀。”
某區塊鏈業內人士表示,疑似“螞蟻區塊鏈白皮書”文件內容手法低劣,缺乏對行業基本認知。他解釋道,早在去年監管部門就明確禁止國內數字貨幣交易、數字貨幣交易所也被關停,文中所指的中國交易所讓人不知所云。
另外,據《證券日報》記者觀察發現,螞蟻金服一直在表示與虛擬貨幣劃清距離。
上周,螞蟻區塊鏈入選“2018年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時,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井賢棟表示,螞蟻金服與阿里巴巴已經蟬聯兩年全球區塊鏈技術專利申請量最多的互聯網公司,這些專利沒有一件和ICO有關。他透露稱,螞蟻區塊鏈一直聚焦這兩件事情:“一是攻克核心技術,打造自主可控,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金融級區塊鏈平臺;二是積極探索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加速整個業界對區塊鏈核心價值的理解。”
更早之前,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也曾于公開演講時明確表示,“螞蟻做區塊鏈堅決不做發幣的流派,我們有巨大的研發投入,我們要構建全世界最強壯、最快捷的區塊鏈技術平臺,歡迎其他金融機構在上面做場景創新和場景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螞蟻,阿里巴巴對涉及虛擬貨幣交易行為也進行嚴厲限制。
今年8月份,螞蟻金服公開對媒體表示,支付寶對于商戶涉及虛擬貨幣交易的,會堅決予以清退;對于個人賬戶涉嫌虛擬貨幣交易的,根據情節采取限制賬戶收款功能甚至永久限制收款等處理措施。
螞蟻金服表示,螞蟻金服和支付寶高度重視虛擬貨幣交易的潛在風險,一直堅持不向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收單服務,并持續對通過個人賬戶轉賬等形式進行虛擬貨幣交易的行為進行堅決打擊。“接下來,支付寶和螞蟻金服會繼續嚴密監控排查涉及虛擬貨幣的場外交易行為,對重點網站和賬戶建立巡查制度,并對用戶舉報的情況第一時間采取相關措施。”
ICO清理整頓
需進一步加強
造假的“螞蟻區塊鏈白皮書”提到的發幣之舉,意在ICO。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劉曉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可以從IPO(首次公開募股)角度來理解ICO概念。如果一家公司在不經過證監會審批而IPO的話,這種行為就被定義為非法集資。IPO須經監管批準,主要是出于對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通常來說,中小投資者缺乏分析和評估IPO公司及項目風險能力。區塊鏈行業存在許多高風險項目,也有很多欺詐的案例,所以不經監管審批向非合格投資人的ICO融資,顯然是不能允許的。
事實上,今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對于ICO打擊力度空前。監管部門對ICO非法融資行為一直采取“零容忍”態度。
自去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等七部委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后,今年8月24日,銀保監會等五部委發布《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再次提示ICO非法集資風險。然而,一些不法分子還以ICO、IFO、IE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
此外,北京、深圳、海南、上海等地也相繼發布了關于虛擬貨幣非法集資相關的風險提示,主動抵制和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ICO”及其變種名義進行非法集資行為和活動。
11月初,央行在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ICO存多種風險,加強監管迫在眉睫。文中表示,ICO融資主體魚龍混雜,各類ICO項目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信息披露普遍缺失,部分項目沒有實體項目支撐、白皮書造假,“山寨幣”、“空氣幣”層出不窮,甚至出現發起人卷款跑路等事件,融資運作涉嫌非法發行證券、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投資者面臨欺詐發行、標的資產不實、發行方經營失敗等多重風險。
央行認為,當前,加密資產相關領域的清理整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有效防范化解了相關風險,但各類非法金融活動形態多變、轉移迅速,仍存在違規業務“出海”運營、利用代投、代充手段進行詐騙等問題。變相ICO不斷出現,例如不直接發幣募資,而是先免費“贈幣”,發行人自留一部分幣,后續設法炒高幣價牟利等新變種。清理整頓工作需持續著力,相關風險的防范與化解需未雨綢繆,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