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消費鏈項目團隊解散了,此前喊著要顛覆谷歌阿里的楊寧,這次也直接承認被收割,要退出幣圈,回歸傳統投資。楊寧是CDC的創始人。之前CDC
CDC消費鏈項目團隊解散了,此前喊著要顛覆谷歌阿里的楊寧,這次也直接承認被收割,要“退出幣圈,回歸傳統投資。”
楊寧是CDC的創始人。之前CDC被投資者質疑為騙子項目的時候,他曾澄清,團隊在沒日沒夜的做技術,新的白皮書即將發布。
然而等到的,是創始人法國買酒莊;是幣價一路下跌,交易所關停CDC交易;是微博5月停更,公眾號8月停更。
太多的虛假消息,讓投資者不禁感嘆,這個魚龍混雜的幣圈里,究竟還有沒有真實項目?
如今凜冬至,寒風起,也是時候為熊市算一筆秋后之賬了。
代投的狂歡時代
2017年9月4日,監管層一聲令下,1CO被定性為非法集資,投資者投資數字貨幣項目的難度陡然增加,代投變得炙手可熱。
揭露1CO騙局的媒體轉身代投,曾經參與3M騙局的“李詩琴”再度出山,籍籍無名的代投們開始涌動,一場以代投為名的騙局拉開帷幕。
1月8日,注冊在丹麥,以美國硅谷為基地,由馬來西亞星空傳媒運營的國際化項目——超級明星(MXCC)項目開啟私募通道。
代投們忙不迭的向各自的群里轉發著項目信息,“這是一個要上‘火幣’的項目,上線之后翻百倍,投到就是賺到!”
國際化團隊運作,“火幣”擔保背書,投資者們快速打開錢包,向代投提供的地址轉賬ETH,他們還不知道這里的“火幣”并非“huobi”,而是fire coin。于是1個、5個、20個,大大小小的ETH數量進入代投的口袋,錢包越來越鼓,代投們收錢走人。
當1月26日MXCC上線尚亞交易所時,2塊5的私募價下跌至2毛錢,跌幅92%。投資者面面相覷,不知該作何處理。
如果說收割了50億元的MXCC尚且因國際項目導致投資者輕信代投,那六點公會和“李詩琴”更像是一場預謀已久的騙局。
1月30日,“邀請4個電報群友,送1000個本體”的消息在六點公會的電報群傳開。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拿到價值1.2萬元的本體。
很快,在投資者們的集體行動之下,六點公會電報群的人數達到500人,客服耐心的解答者每一個投資者的疑問,滿額不再接受投資,多投的幣會被退回,托兒們告訴投資者這是一個正規可靠的社群,大家都在各自的軌道上有條不紊的運行著。
直到ABT基石項目信息發布,投資者將真金白銀投入六點公會后,一切都煙消云散,所有投資人被踢出群,六點公會刪除電報群、網站、人員賬號,消失在茫茫人海當中。
此時,ABT基石的另一位代投者“李詩琴”還正在運作另一個項目——Refereum(RFR),3月14日,該項目要上線OKex。
為了能募集到更多ETH,“李詩琴”聯合“筑夢”、“夜色”組成一條灰色產業鏈,“李詩琴”負責項目對接,“夜色”負責投資人對接,“筑夢”是他們之間的中間人。
一個項目的成敗,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最為關鍵。為了博取“夜色”的信任,在ABT上線比特兒交易所后,“李詩琴”用其他渠道募集到的ETH購買ABT,并展示給“夜色”,而此前“夜色”出于信任轉給“李詩琴”的所有ETH,她已經統統變現,并拉黑“筑夢”和“夜色”。
當投資者后知后覺發現通過她代投的幣并未到賬時,他們已經再也找不到李詩琴的人,只能在“專注清理李詩琴”的群里發泄怒氣。
最初以4.42元私募價格拿到的ABT,現在也僅為1.4元。
交易所高潮來臨
幣圈的喧囂不會因為投資者虧損而停止,當一個時代過去,下一個時代必將緊隨而上。
就在RFT上線后不久,加持著明星光環的EOS粉墨登場,在鋪天蓋地的宣傳當中,EOS的幣價從4美元一路上漲至20美元。同一時期,比特幣的價格也再度上漲,至5月6日達到近半年來的最高點9961美元,之后開始回落。
如果說數字貨幣的“假高潮”點燃了投資者的熱情,那接下來的“交易即挖礦”則徹底將他們的熱情推向真正的高潮。
通過交易即挖礦,FCoin交易所短時間內躍居全球交易所榜首,超過第二名到第七名交易量的總和,也助推FT榮登“百倍幣”行列。
一時間,BKK、TOP.ONE等一眾交易所紛紛效仿,FCoin引發的“百團大戰”由此拉開帷幕。
然而,激勵機制的不完善,導致FT在快速躥升后一路下跌,時至今日,價格僅為0.3元,較最高點3.8元下跌92%。
原本想及時止損的用戶,在對FCoin利好公告和張健“長期價值未釋放”的信任下,一虧再虧,最終血本無歸。
即便是后來推出的創業板、幣改、Fone等舉措,也都是讓投資者深陷泥潭,無處脫身。
8月27日,張健退出微信,FCoin解散品牌、市場部,辦公室人去樓空,熱鬧了2個多月的交易所歸于沉寂。
以小博大的“合約交易”
如果說代投、交易所展露出人性對利益的渴望,那“合約交易”無疑將這一點放大數倍。
在傳統金融市場,合約本就屬于高風險高收益類產品。以小博大的屬性,動輒十倍百倍的杠桿,刺激著投資者的腎上腺素。
于是,他們懷揣著對財富的渴望,進入這個自以為很了解的市場,浴血廝殺,心存僥幸以為能一夜間名車豪宅,沒想到最終只能悲憤離開。
去年,一位擁有20年期貨投資經歷的投資公司老板因為橡膠爆倉跳樓,他在10個交易日內虧損1.1億元人民幣。
一時間轟動全國。
如今,當數字貨幣市場逐漸火熱起來,這種刺激的玩法被國內外交易所引入,BitMex、Poloniex等交易所紛紛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十倍、二十倍、百倍的杠桿讓眾多投資者趨之若鶩。
但隨之而來的是,贏者拿錢離場,輸者橫幅維權,指責交易所拔網線。
且不論雙方誰對誰錯,單就投資者而言,股票、期貨等傳統金融產品尚且需要專業知識和專業的分析能力,輕信大佬、盲目跟風,遠不如自己的系統判斷來的靠譜。
而巨大的利益面前,投資者們堵上身家渴望財富翻倍,作為提供期貨合約的交易所,需要加強對投資者的風險教育和風險提示。
需要記住的是,寒冬來臨,進入幣圈就像走上沒有保護的鋼索,99%的人都會掉下來,而普通投資者不屬于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