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證監會近日宣布將數字資產相關投資行為納入沙盒監管,被業界普遍解讀為利好消息。同樣的,歐美國家也在不斷嘗試金融科技和區塊鏈領域的
香港證監會近日宣布將數字資產相關投資行為納入沙盒監管,被業界普遍解讀為利好消息。同樣的,歐美國家也在不斷嘗試金融科技和區塊鏈領域的監管創新,例如英國的沙盒和美國的無異議函,它們都為區塊鏈產業的合法合規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監管信守的金融創新與有效管控風險之間的平衡,是否被飛馳的技術打破,這或許是“沙盒”引發的監管啟示錄。
11月1日,香港證監會發布聲明表示,將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納入證監會監管沙盒。
香港證監會官方新聞稿
香港證監會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新聞稿中表示,證監會將在監管沙盒內探索虛擬資產交易平臺是否適宜受到規管,并會觀察有意從事相關業務的平臺營運者在沙盒環境中的運作情況,以及它們能否符合建議的監管規定。
業內普遍認為,香港對數字資產領域啟動監管沙盒,是交易所的重大利好。火幣集團副總裁翁曉奇隨即表示,聲明反映了香港監管機構的務實態度,將有利于平臺與監管層形成良好互動。
據算力智庫了解,香港證監會早在去年9月29日就已設立監管沙盒,這次是首次將數字資產相關企業納入其中。與以往香港對數字資產的模糊態度相比,此次沙盒新政為規范相關數字資產投資行為,甚至實現未來的合規合法,邁出了重要一步。
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亟待監管創新
其實,沙盒并非因區塊鏈或數字資產而起,而是源于近年來金融科技的興起。彼時在全球范圍內,各類新型金融產品層出不窮,產生了眾多不確定性和巨大的投資風險。
近年來,區塊鏈因其原生金融屬性,以及“炒幣”、ICO等飽受爭議的投資行為,受到各國政府的普遍關注。在明確打擊違法金融行為的同時,是否將區塊鏈和數字資產相關的金融行為納入沙盒監管、如何監管,并以此尋找未來合法化的路徑,也成為各國政府努力解決的問題。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于2016年首創監管沙盒,允許金融科技創新機構在適用范圍內測試,FCA監控測試過程并做出評估,以判定是否給予正式監管授權。
而在大西洋(3.470,0.07,2.06%)彼岸,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是美國金融科技領域的監管機構,在美國金融領域擁有絕對權力,其局長由美國總統直接任命。過去7年內,CFPB向美國金融機構開出的罰單總額達到120億美元。
去年9月,CFPB向美國網貸平臺Upstart發出“無異議函”,成為該機構在監管創新方面的一次重要嘗試。這是該機構首次頒布此類文件,此舉意味著Upstart可以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免于執法或監管行動。
美國CFPB前高級官員、美國聯邦政府首位金融科技部門負責人及署長高級助理、首張無異議函主要推動者全丹近日在一次閉門會議上對算力智庫表示,無異議函是一項重大政策創新,CFPB也是美國唯一一家推出該制度的銀行監管機構。據悉,由全丹策劃的沙盒將于近期全面推出。
據全丹介紹,即便在美國成熟的法律體系內,也會存在監管的模糊地帶——沒有一條紅線指明合法或違法。當監管機構也不知道某一市場行為是否合法時,通過無異議函就能告訴相關企業,只要滿足一定條件,監管機構就不會對其追責。
他告訴算力智庫,后來的事實也證明,無異議函確實發揮了效用:Upstart網貸平臺不僅讓更多美國“少數族裔”人群能夠獲得貸款,同時還降低了違約率。
“盡管我們不確定是否能通過無異議函徹底解決現有問題,但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全丹說道。
他認為,無異議函和沙盒都是很好的工具,但不能把工具變成目標。該份無異議函的意義絕不在于未來發出更多無異議函,而是在于其指導性意義。也就是說,如果再出現一個Upstart,它就能明白應該去做哪些事情可以免于監管處罰,而無需再申請無異議函。
美國CFPB前高級官員、美國聯邦政府首位金融科技部門負責人及署長高級助理、首張無異議函主要推動者全丹
金融監管不易,區塊鏈監管更不易
事實上,無論是無異議函還是沙盒,凡與法律合規這些敏感領域相關的,從概念到實現難免會經歷波折。
“在CFPB金融科技辦公室建立之初,沒有金融機構愿意出來和我見面。它們都怕說出的話會成為證據而對自己不利。直到半年后,互信才逐步建立,才有公司主動來聯系我們”,全丹回憶了CFPB“創業”初期的艱難。
而首張無異議函的推出也曾飽受爭議。“所有人都很驚訝,CFPB怎么能做這樣的事,尤其是人權倡導人士,認為這個先河一開,就會有很多人趁機作惡。”
無論如何,CFPB的無異議函還是發出了。而區塊鏈的監管,或許更難。畢竟,無異議函誕生在金融這樣的強監管領域,并且還有CFPB這樣明確的監管主體。但區塊鏈目前在大部分國家都處于弱監管甚至無監管狀態,監管主體亦不明確。
對此,全丹認為,用弱監管或無監管來描述現狀并不準確。對于區塊鏈,監管部門是不知道如何去監管。因此會有很多公司申請無異議函或進入沙盒,就是為了尋求“合法性”。以英國沙盒為例,許多進入企業都因此獲得了“合法性”,也獲得了投資者的信心。從這一角度來看,無異議函和沙盒的作用十分明顯。
真正的監管競爭是制度競爭,而不是技術競爭
一直以來,國內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企業對沙盒的期盼尤為突出。
以P2P行業為例。有業內人士告訴算力智庫,一直以來P2P創業伴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和牌照制度,如果企業出現問題,創業者很有可能鋃鐺入獄。在此背景下,像無異議函一類的機制就能提供一定程度的豁免。
但顯而易見的是,從中國內地法律體系及政策氛圍來看,沙盒機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恐難實現。這不僅有操作層面的難度,更由于各方對沙盒機制認知的不同。
就在去年香港證監會首次設立沙盒前,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就明確表示:金融科技具有很強的風險特征,必須加強監管。美國對金融科技穿透式監管、功能監管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但監管沙盒并不合適中國。
孫國峰指出,從國際經驗看,監管沙盒實施對象都是初創型企業,自我發展動力不足,需要鼓勵發展。相反,我國市場比較大,金融科技機構自身發展動力強,在此背景下如果再實施監管沙盒,很多大中小型金融科技機構都會來申請,很可能容納不下如此多的機構。
對此全丹認為,現在全世界有幾十個沙盒,大多數在實踐層面并不“美好”,只起到了風向標作用,更多是為了吸引創新公司。但這也并非壞事,它們可以鼓勵創新。
他同時指出,沙盒在控制過度創新方面同樣可以發揮作用。許多創新的金融科技和產品如果在影響力未知的情況下流入市場,由于不知如何被監管,會有意無意對消費者造成傷害,最終很可能會被監管“打壓”,這時沙盒就能起到緩沖作用,讓監管機構在了解相關產品后再制定法規。
全丹表示,金融科技創新的相關法律法規是滯后的,有時候雖然某些產品有違法之嫌,但也在提醒我們,到底是應該去改變產品,還是去改變法律。如果能通過沙盒了解產品如何運作、獲得反饋,就能為改變現有法律法規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更重要的是,沙盒可以使監管部門能有機會掌握一手資料以幫助其完善監管制度。此外,監管部門可以利用沙盒制定保護投資者和消費者利益的措施,這樣可以保證新技術新產品能夠得到安全的測試。
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理事長郭宇航對算力智庫表示:“從無異議函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政策創新能被很好地激發和保護,這表明了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真正的監管競爭是制度競爭,而不是技術競爭。”
文章所載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且不構成投資建議
敬請注意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