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再次出手明確虛擬幣領域相關投資活動,香港證監會表示,關注到投資者通過基金及香港的無牌交易平臺運營者接觸虛擬資產的興趣越來越大。
此次再次出手明確虛擬幣領域相關投資活動,香港證監會表示,關注到投資者通過基金及香港的無牌交易平臺運營者接觸虛擬資產的興趣越來越大。
“聲明:Cryptomover不是一家得到許可的投資顧問機構。數字貨幣是一種極不穩定的虛擬商品,會快速波動。Cryptomover不為任何聽從建議帶來的損失負責。”
11月1日,這是一家總部位于中國香港的數字資產管理公司Cryptomover的官網聲明,該公司推出與虛擬幣掛鉤的指數基金產品吸引投資者投資數字貨幣。在虛擬幣價格飆漲、投資者狂熱時期,類似的公司并不在少數。
中國內地對ICO(代幣首次發行)和虛擬幣領域的嚴格監管,讓一些虛擬貨幣交易所、相關衍生投資平臺紛紛遷往境外,與內地鄰近且相關規定尚未明確的香港、澳門特區,以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這些區域也是是類似公司最喜歡聚集的地方。
不過,對于在香港的上述無牌投資機構來說,他們即將被套上“緊箍咒”。11月1日,香港證監會發表聲明,要求從事虛擬資產投資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銷商以及交易平臺均需要獲得香港證監會發放的牌照或者向證監會注冊。
實際上,全球范圍內,虛擬貨幣領域的無牌“駕駛”正受到越來越嚴格的監管。
虛擬幣投資風險盤點
有接近Cryptomover核心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盡管內地已經對虛擬幣領域嚴格監管,但仍然是最大的投資者市場之一,也是公司希望吸引的主要客群所在。
在去年9月,中國內地叫停代幣發行和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且監管不斷重拳出擊。此后,關于代幣發行領域的宣傳推廣活動大范圍移師海外。去年9月,香港證監會要求,只要ICO等業務活動是以香港公眾為對象,便需要獲得證監會發牌或向證監會注冊。但并未像內地這樣對ICO及代幣投資等態度堅決地進行封禁,虛擬幣交易所、虛擬幣投資公司等無資質機構仍然橫行。
此次再次出手明確虛擬幣領域相關投資活動,香港證監會表示,關注到投資者通過基金及香港的無牌交易平臺運營者接觸虛擬資產的興趣越來越大。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幣因為其價格暴漲引發普通投資者入局的興趣漸濃。行業統計顯示,比特幣等虛擬幣領域市值在2018年1月初創下高峰,預計超過8000億美元,超過2000種虛擬幣在世界各地買賣。盡管虛擬幣市值已大幅下跌,但仍有很大的成交量,市場對于投資虛擬幣的基金需求不斷增長。
虛擬幣相關的風險已多有贅述。比如在網絡安全及穩妥保管資產方面,全球多個交易所發生過黑客入侵虛擬幣被盜情況,而受害人難以追討損失。在市場廉潔穩健方面,運作中斷、市場操縱及違規活動時有發生。由于其匿名性,虛擬幣與法定貨幣兌換平臺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活動的風險較高。香港證監會還指出,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營運者可以既是客戶代理人也是客戶主事人,便利地通過ICO或二級市場交易。由于不受任何監管機構監管,這些莊家行為難以被偵測、管理,更成為欺詐橫行的領域。
交易所納入監管沙盒
至此,盡管虛擬幣尚未能給金融穩定性帶來重大風險,但香港證監會指出,監管機構之間的廣泛共識是,虛擬資產在投資者保障方面造成重大風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香港金融監管部門歷來強調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對于虛擬資產這種高風險的投資品類,參與機構必須充分向投資者提示風險,并做好合格投資者準入是基本要義。
虛擬資產領域概念不斷推陳出新,許多并不構成“證券”或“期貨合約”。曾有虛擬資產平臺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交流時辯稱,未直接開展法幣兌換或募資便并不違法。根據傳統做法將這些相關的金融產品歸類監管的話,將導致許多虛擬資產的投資者得不到保障。一些虛擬幣投資者與交易平臺之間已經發生諸多糾紛,但難以找到法律依據支撐維權。因此決定采取措施以便將絕大部分虛擬資產投資組合管理活動納入監管范圍。具體而言,擬將投資組合的10%或以上資產投向虛擬資產的管理公司,需要接受證監會監察。基金分銷商也應該符合現有規定。
部分全球最大的虛擬幣交易所被認為在香港經營,但卻不屬于證監會及任何其他監管機構的監管范圍。這對于投資者保障以及香港的國際發展至關重要。
香港證監會還表示,將與有意并且證明其遵循嚴格標準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進行合作,將其納入證監會監管沙盒。接下來,將參考投資者利益、本地市場、國際監管發展以及遵守條款能力等探討虛擬資產交易所的監管標準。如果未來向合格平臺發放牌照,會發布適當的發牌條件,這也意味著運營者需要更頻繁地匯報、被監察和受到審查,以便能制定嚴格的內部監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