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嘉楠耘智火了,原因是該公司研發成功量產了全球第一款7納米芯片。甚至有媒體稱,一個中興倒下去,千千萬萬個中國芯片公司站起來,這是
最近嘉楠耘智火了,原因是該公司研發成功量產了全球第一款7納米芯片。甚至有媒體稱,一個中興倒下去,千千萬萬個中國芯片公司站起來,這是杭州人的驕傲,是全國13多億人的驕傲。
但是很多人質疑該7納米芯片不是用在手機上的,且結構單一無法和蘋果、高盛等芯片相比,根據專家了解,這款芯片的誕生還是有一定的意義。
不管外界如何傳言,嘉楠耘智公共事務部總監屠松華說:“這一頁已經翻過去了,今天員工照樣和往常一樣地加班,絲毫沒有受影響。公司本來就不想高調傳播這件事情,這屬于公司的正常產品迭代,就像以往所有芯片研發成功量產一樣,邀請三四家媒體,開個小型發布會。但是沒想到現場來的媒體和客人都比計劃的多很多。”
90多個研發人員|18個月量產全球首款7納米芯片這場發布會后,嘉楠耘智一下紅了,因為在“缺芯”的背景下,公司卻研發出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全球首個7納米芯片。甚至有自媒體稱,嘉楠耘智讓蘋果、高通、英特爾、英偉達等國際芯片巨頭瑟瑟發抖。
屠松華說,這場發布會后他接了上百個電話,全是要求來采訪芯片的。
一根頭發絲直徑約為0.1毫米,7納米相當于頭發絲的萬分之一。7納米芯片,是指芯片采用7納米制程,線寬最小做到7納米尺寸,可以在芯片中塞入更多電晶體,讓芯片運算效率更高、功耗更低。
相對于高通、蘋果等幾千人的頂端研發人才隊伍,嘉楠耘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只有234名雇員,其中研發團隊94名,包括64名工程師,平均具有7年行業經驗。
這90多人的隊伍是怎么研發出世界上首款7納米芯片的?
屠松華說,和其他創業公司一樣,嘉楠耘智的研發人員都很拼,再加上原來這么多年的芯片設計的積累。“我們100來個研發人員,日夜連軸轉,忙了18個月,才最終設計出7納米芯片并量產。”
嘉楠耘智的研發周期不超過16個月,公司研發的28nm、16nm和7nm產品均為自主研發,已公開的專利數量共計12項,軟件著作權36項,正在申請中的專利和軟件著作權等超過120項。
在7納米芯片投產后,他們的研發隊伍已經瞄準了更高性能的芯片,馬上將要發布人工智能邊緣計算芯片,爭取再一次站在行業潮頭。
之前有傳聞蘋果、高通、華為等都已經委托臺積電量產7納米芯片,并將在今年陸續亮相。屠松華表示,這款7納米芯片是嘉楠耘智在北京中關村研發中心設計的,由臺積電代工生產。
它更愿被稱為芯片公司
4個銷售員1年賣了13億元
“盡管有人認為嘉楠耘智是賣礦機的區塊鏈公司,但本質上是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公司,等我們的人工智能芯片發布后,會更加證實這一點。”屠松華說。
嘉楠耘智去年銷售額突破13億元,同比增4倍多,利潤4.7億。如果論單產,嘉楠耘智的銷售人員肯定是國內最牛的——4個銷售人員賣了13億產品。盡管現在銷售人員擴大到了9名,這樣的銷售業績仍堪稱神話。公司2017年的銷售雇員及福利開支為667萬元,9名銷售人員平均74萬元,股權分紅為13萬元,平均僅為1.5萬元。
“我們的產品沒有庫存,很多都供不應求。”屠松華表示,公司現在的發展速度很快,利潤基本來自挖比特幣的礦機——阿瓦隆。
根據嘉楠耘智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嘉楠耘智今年共售出101143套阿瓦隆礦機,而2017年同期為36668套。這次推出的7納米芯片將來會被應用到新的阿瓦隆A9上。
招股書也披露了嘉楠耘智的人員薪酬情況。公司2017年工資、薪金及獎金開支共計4661萬元,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1.09億元,以234名員工計算,平均薪酬為66.8萬元。
中國“芯”離高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專家:此芯片非彼芯片
對于嘉楠耘智的全球首款量產7納米芯片,業內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唱多者認為這是“中國芯”崛起的標志,可以打破高通、英特爾等國際芯片巨頭的壟斷,看空者認為只是一個專用芯片,并沒有特別大的意義。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嘉楠耘智的芯片是專用芯片,除了挖比特幣外,并不能用于其他的應用,但很多結構單純的專用芯片,也可以給通用芯片提供技術借鑒,7納米芯片的量產,其實證明了邏輯電晶體的良率達到了量產水準,對后面的通訊芯片所需要的模擬電路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一位臺灣半導體專家說:“先進制程的首發量產,本來就是需要由結構單純的專用芯片來領頭。以往是記憶體芯片,后來是FPGA,如今則是挖礦芯片和TPU, 殊不知TPU的很多技術還需要跟挖礦芯片學習。首發量產的重要意義,是在于證明邏輯電晶體的良率(D0)已達到量產水準,這對晶圓廠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至于后面的通訊芯片所需要的模擬電路,一般是不會用最先進制程的。”
芯片這一產業鏈包含了很多供需,除了芯片設計外,還有晶圓廠、封測廠、組裝廠、成品整機廠等多個配套產業。
“其實相比前端的IP設計,晶圓廠和封測廠的后端加工更重要。現在做一次流片需要幾百萬元,不管是14納米還是7納米,其實考驗的是一個平方放多少晶體管,更考驗晶圓廠和封測廠的能力和經驗,跟芯片設計公司的關系并不是特別大。”
浙江一家芯片公司一位副總告訴錢報記者,中國的芯片公司不缺設計和組裝廠,但在晶圓廠和封測廠這塊跟世界先進水平差很多,很多公司設計出的芯片都要拿到外資廠去流片。
“要知道嘉楠耘智的7納米芯片只是‘設計’,流片(即生產)還是臺積電在做,臺積電的主要生產關鍵設備和材料也是美國、日本、荷蘭等地產出。”另一位專家表示,全球首批7納米量產芯片,其重要性方面遠沒有自媒體說得那么夸張。一位芯片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高端芯片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