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的三問區塊鏈,可算是給市場澆了一盆冷水,但是主題仍然是以保護投資者的角度進行投資者教育,所以對于行業長期發展來說,其實也可
最近央視的三問區塊鏈,可算是給市場澆了一盆冷水,但是主題仍然是以保護投資者的角度進行投資者教育,所以對于行業長期發展來說,其實也可以算是利好。三問的最后一問,再次提到了迅雷的鏈克,雖然是“無幣區塊鏈”,但是圈內其實還是有很大部分人進行投資的,所以我們深入了解下。
迅雷和鏈克在生態中所扮演的角色
迅雷是生態的中心,掌控者
鏈克本身是一個聯盟鏈的項目,因此并不像我們常見的弱中心化的通證代幣,仍然是一個高度中心化的商業模式,只是引入了區塊鏈技術,對原有的商業模式起到了創新改良。
鏈克是生態中的價值流轉物
鏈克由用戶挖礦所產生,成為了用戶所創造價值的外在憑證;由兌換星域云等服務所消耗。成為了生態體系中流通的“貨幣”。但不同的是,這個“貨幣”并不會消失,或是回歸到鏈克區塊鏈中再被挖出來,而是直接進入迅雷這個中心,類似于Q幣在生態中的供給受騰訊調配一樣,最終迅雷也將成為這個生態系統中的“央行”,對“貨幣”進行調控。
鏈克與用戶之間的關系
鏈克與Q幣和京東E卡是相類似的
用戶使用云存儲服務的同時,貢獻閑置帶寬,并獲得相應的鏈克作為貢獻憑證,鏈克可以在迅雷提供的兌換中心,進行兌換生態內相應的產品,但卻不允許與體系外的法幣等進行價值兌換。也就是說,用戶的鏈克,不是可以自由交易的,而是像Q幣一樣,因此,長期下來,鏈克的價值兌換可能也會像“9折充Q幣”、“98折收京東E卡”一樣,在市場中進行折價流通,而不會出現二級市場中的溢價流通。
迅雷可以根據商業生態情況,對用戶產生鏈克的價值進行調控,以中心化的形式實現商業生態的平衡。
激勵模式
就像我們可以免費使用谷歌,百度,然后谷歌百度去把我們的數據和用戶流量進行變現,迅雷將用戶提供的帶寬,云存儲及用戶流量去進行變現。與百度不同的是,迅雷給我們多返還了一筆貢獻的獎勵。因此,鏈克本身并不需要像比特幣那樣,進入二級市場交易,去吸引更多的新用戶,迅雷本身有足夠的基礎流量和運營能力吸引更多的流量,他們可能只需要將用戶的鏈克年化收益(鏈克產值-挖礦成本),提高到15%-25%就足夠形成對礦工的激勵了。
迅雷的真正業務對象是企業
核心業務應該是兩塊,基于迅雷鏈搭建的區塊鏈技術應用開放平臺,以及基于玩客云搭建的分布式云計算平臺星域云。
迅雷鏈
在犧牲了去中心化的特性之后,區塊鏈的效率無疑會提高很多,而對于企業級的區塊鏈服務,也并不需要去中心,因為企業本身就是中心,不可能為了做區塊鏈把自己給去了,他們更多的只是把自身業務上鏈,提升商業效率、降低成本。而目前的去中心化的公鏈以太坊、EOS等,可能都不會是企業理想的對象。迅雷自帶龐大流量的同時,也擁有先進的技術,無論從技術還是商業的角度,對于需要業務上鏈的企業而言,迅雷鏈將是較優的選擇。更別說迅雷為了搭建生態,還增加了一系列的扶持機制:
星域云,分布式云計算
從知乎找到了相關的解釋:“分布式計算是利用互聯網上的計算機的 CPU 的閑置處理能力來解決大型計算問題的一種計算科學。"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擬計算資源,通常為一些大型服務器集群,包括計算服務器、存儲服務器、寬帶資源等等。云計算將所有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并由軟件實現自動管理。"
分布式計算與云計算的差別
”分布式計算是將在不同物理區域的計算資源組織整合起來進行計算,與集中式計算中心相對應;而云計算是借助于云上的計算資源進行計算,云上的計算可以是一個分布式計算系統,也可以是一個集中式的計算中心,只要你有權限提交你的計算需求,本質上云計算與本地計算相對應。 ”
玩客云的設備正是同時提供了云存儲以及帶寬資源。
?
為什么說更應該關注迅雷的股票
商業中的“飛輪效應”
“飛輪效應”是指,一個公司的各個業務模塊之間,會有機地相互推動,就像咬合的齒輪一樣互相帶動。一開始從靜止到轉動需要花比較大的力氣,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一旦轉動起來,齒輪就會轉得越來越快。
為什么要提到飛輪效應呢?
這里需要補充介紹下云計算和區塊鏈之間的關系:區塊鏈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當使用者增加的時候,每次交易交易就要寫入更多的賬簿,所以計算量大大增加了,交易時間也大大延長了。而區塊鏈計算是運行在云端的,因此迅雷基于玩客云搭建的星域云計算平臺,實際上是之后自身區塊鏈業務發展的重要基礎。
鏈上生態建設與"飛輪效應"
迅雷鏈與以太坊等一般公鏈還是有一點共通之處的,那就是都需要在鏈上構建一個豐富的生態。
而迅雷的云計算能力,區塊鏈技術服務能力,迅雷鏈本身的高性能,以及云存儲服務與鏈克激勵所建立的龐大用戶群,可以算是迅雷發展鏈上生態的強有力的基石。并且彼此之間,同樣也具備“飛輪效應"——鏈上生態的發展,將直接促進迅雷的用戶量及知名度增多,同時轉化一部分用戶購買使用玩客云,這樣迅雷的云計算能力、迅雷鏈的性能也將因為節點增多而得到提高,再反過來提升在同類區塊鏈服務公司中的競爭力,形成一個良性的螺旋式增長。并且在掌握大量的鏈上用戶數據之后,很可能最終也會發展成為一家數據公司。
有幣區塊鏈與無幣區塊鏈的博弈
兩者之間各有優勢
目前類似于聯盟鏈的企業型區塊鏈應用也在逐步發展增多,同時以太坊等去中心化的公鏈生態也在發展。前者勝在效率,企業服務等高效而穩定,后者勝在資源的分布式協作,可以面向全球吸收愿意支持的資源,并且利益共享。
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之間的博弈
像以太坊這樣的一開始就由民間眾籌集資發展的項目,其發展過程是自下而上,從0到1再到10的由參與的全體進行推進,全體利益共享而逐步生長的。
而類似于迅雷鏈這樣的項目,是直接由大資本進行搭建運營,在原有的商業上進行了一定的創新,也為提供價值的用戶返還了部分創造的利益。
未來究竟是“人多力量大”,還是繼續由“二八法則”,強者恒強呢?
結語:通證經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
也許誰勝誰負并不重要。我所看到的更加重要的是,區塊鏈的通證經濟,讓這個日漸固化的社會階層,多了那么一部分流動性的可能。正向V神說的,以太坊更加傾向于服務非洲的窮人(完整的原話忘記了,大致是這個意思)。
現階段我們所參與的眾籌,艾西歐,實際上相當于給了每一個普通人進行風險投資的機會,并且每一個人投資之后,都可以為這家公司貢獻自身的資源,從而可以讓社會底層的人也能享受到更多的商業發展紅利,盡管強者恒強是寫在圣經里的人類社會基本規則,但是區塊鏈在一定程度上給底層的人多增加了一部分階層流動的可能,也許最終只是美好的幻想,但仍然值得這個社會進行嘗試。畢竟當年,也沒有幾個人敢相信馬克思的思想會徹底顛覆原有的工業社會。
有幣區塊鏈與無幣區塊鏈盡管存在部分的競爭,但也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至少現在這個規模不是,也許很久很久以后,優勝略汰,社會會對兩者進行自然選擇。我們繼續期待就好。
注:本文僅為個人的一點思考,可能邏輯并不是非常嚴謹,認知也未必正確,僅提供視角給讀者參考,請辯證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