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終還是對中國制造2025動手了。美國當地時間4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公布對華 301 調查征稅建議,并公開征求意見。征稅產品建議清單將
美國最終還是對“中國制造2025”動手了。
美國當地時間4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公布對華 301 調查征稅建議,并公開征求意見。征稅產品建議清單將涉及中國約 500 億美元出口,建議稅率為 25% ,涵蓋約1300個稅號的產品,主要涉及信息和通信技術、航天航空、機器人、醫藥、機械等行業產品。
中國隨即強勢回應。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第一時間稱,將于近日對美國產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規模的對等措施,并擬立即將美方有關做法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
為何攻擊“中國制造2025”?
近年來,中國科技進步有目共睹,在家電、通信設備、互聯網等領域已擁有一席之地。盡管在半導體、醫療器械等領域仍有所不足,但這些短板都已經作為重要的產業方向被納入中國制造2025戰略。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中國繼續強化這些高科技領域的發展,美國擁有比較優勢的科技領先地位將會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更有人認為,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下一個創新中心。
美國之所以要對“中國制造2025”動手,正是要給中國科技和經濟發展設障。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東艷說,美國此番行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而是將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國,抑制中國產業轉型和發展,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美國能否如愿以償?
以“中國制造2025”為打擊對象,美國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美制造業領域近年來合作相當密切。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和高素質、低成本勞動者隊伍,成為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關鍵一環;美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較強。雙方優勢互補,已形成利益交融格局。
中國商務部此前發布報告稱,沒有中國的支持,美國企業很多創新都將因成本問題而無法商業化。
這意味著,打擊中國制造業將不可避免傷及美國自身。
例如,在信息和通信技術方面,不少美國知名企業現在都與中國結成了利益共同體。蘋果公司的手機、電腦產品在全球有700多家供應商,其中近一半在中國;美國高通公司在華芯片銷售和專利許可費收入占其全球總營收近六成,而使用美國芯片的中興通訊公司每年對美出口手機超過1500萬臺,在美市場份額超過8%。
美國將信息和通信技術等產品納入加征關稅范圍,很可能會給不少美國大企業造成打擊。
對等反擊在路上
中國的反擊已經在路上。官方已明確表態,將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規模的對等措施。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此前說,中國“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我們不排除任何選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說,美國舉起301調查大棒,是要通過威懾、恐嚇手段,“將壓力推到最高”,迫使中國做出大幅讓步。在此情況下,中國進行對等回擊尤有必要。
采用對等措施回擊,既可充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又可控制事件烈度,使兩國貿易摩擦不致完全失控。
目前中國對美貿易反制還不涉及大豆、汽車、飛機等王牌產品。一旦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中國手里可打的牌還有很多。
僅以大豆為例,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主,美國62%的大豆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國。美國大豆出口委員會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中國以關稅回應美國的關稅制裁,美國對華大豆出口可能暴跌71%。
專家認為,在此情況下,特朗普企圖以貿易戰達到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的目的不僅難以奏效,甚至將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