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險業添監管新工具 資產負債管理頂層設計出爐)⊙記者 陳婷婷 ○編輯 黃蕾在多次征求行業意見與開展公司測評后,保險業資產負
(原標題:保險業添監管新工具 資產負債管理頂層設計出爐)
⊙記者 陳婷婷 ○編輯 黃蕾
在多次征求行業意見與開展公司測評后,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的頂層設計——《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規則》(下稱監管規則)終于亮相。
這意味著,繼“償二代”之后,保險業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監管工具——資產負債管理。談及這一新工具的意義時,多位業內權威人士向記者表示,于機構而言,可改善產品定價與資產管理“兩張皮”等問題,從而影響到經營模式的轉變;于行業而言,有利于回歸保險本源和引導保險資金“脫虛向實”,發揮長期穩健的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于監管而言,可前瞻性地掌握保險公司的期限錯配、利差損、流動性等風險情況,有利于加強事前管理和過程管理,彌補監管短板,提升監管效能。
扶優限劣 差別化監管落地
3月1日,保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監管主干技術標準共5項監管規則。據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副主任賈飆介紹,監管規則自發文之日起試運行,在試運行期間,繼續征求相關方面意見,及時評估完善,暫不針對各保險公司的評級結果采取監管措施。
近年來,保險業發展勢頭良好,在保險增速、資產收益、吸納就業、服務社會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社會認同度也不斷提升。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引發社會關注的問題,如險資舉牌、海外投資與并購等。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問題的產生,正是行業快速發展而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未能跟上腳步所造成的。在新華人壽總精算師龔興峰看來,種種偏離保險業保障本源的現象說明,亟待監管層從制度層面明確對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方面的具體要求,將以往分散在不同制度里的“軟約束”轉為系統化的“硬約束”。
在此背景下,資產負債管理頂層設計應運而生。據了解,此次亮相的監管規則,將區分財產險公司和人身險公司,分別制定能力評估規則、量化評估規則和管理報告規則,從長期經濟價值、中期盈利能力、短期流動性和償付能力底線等多個維度,綜合評估資產負債匹配狀況和管理能力,依據評估結果實施差異化監管。
差異化監管具體表現在:保監會將根據各家公司資產負債管理能力評估和量化評估結果進行綜合評級,并依據評分結果、通過扶優限劣,引導保險公司主動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比如,在正式運行后,保監會將根據管理能力和匹配狀況將保險公司劃分為A、B、C、D四大類。對于能力高、匹配好的A類公司,適當給予支持性的監管政策;對于能力較低或匹配較差的C類、D類公司,實施針對性的監管措施,逐步構建業務監管、資金運用監管和償付能力監管協調聯動的長效機制。
從粗放到精細 經營模式將生變
對于監管規則的出爐,中國人壽精算部副總經理田今朝認為,強化了資產負債管理理念,引導行業建立科學高效的資產負債管理機制,有利于推動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從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細化管理模式轉變。
持相同觀點的,還有英大泰和人壽副總經理兼總精算師牛增亮。在他看來,監管規則的出臺將給壽險業經營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首先,壽險企業的資產負債管理將從自發行為轉變為必須遵守的規范準則和標準模式,從而極大促進全行業資產負債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優化;其次,壽險企業在經營中將更加重視資產端和負債端的互動和溝通,綜合利用投資、精算、財務和風險等各領域專業人才的優勢,形成合力,不斷提升資產負債管理的整體能力等。
那么,在監管規則實施后,不同經營模式的保險公司,應分別采取怎樣的應對策略?英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劉開俊建議:“以中小險企為代表的簡單管理模式,建議應按照監管規則建立完善資產負債管理機制,加強資產負債管理聯動;以外資壽險、部分財險為代表的負債管理模式,建議加強資產負債聯動,在控制成本前提下,適度提高風險偏好;以民營偏激進險企為代表的資產驅動模式,應逐步糾正資產負債收益水平‘雙高’現象,回歸市場正常水平,做好存量業務的流動性管理工作,限制超常規的發展,整體策略需進一步偏保守。”
回歸價值投資 倒逼投研能力提升
除了影響經營模式外,資產負債管理體系建設對投資端的影響,則體現在有助于保險公司在資產端更加客觀、公允地評估資產風險,更加全面、科學地防范信用風險,在重大投資決策上會愈加審慎與穩健,同時將促使公司提升投資能力。
“保險投資將真正回歸價值投資的本源。”劉開俊分析說,可以預見,實施監管規則后,以資金優勢、提高投資風險容忍度獲取高收益的投資方式將大打折扣,從而迫使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資產負債管理約束下提高自身投資能力,只有在投研體系與人才培養上下功夫,遵照市場規律投資決策,才能實現相對較好收益。
龔興峰則表示,監管規則中量化評估規則的一整套指標,為衡量風險與收益提供了有效工具。比如,用于衡量收益的風險調整后收益率指標,為保險公司在投資管理中兼顧風險和收益提出新的導向。“保險公司提高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后,可以更有信心與能力進行行業整體的產品轉型,發展長期保障型的保險業務,可以降低行業采取激進投資策略或業務策略、降低杠桿效應,有效降低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