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桑都”稱號,成為全國唯一獲
2022年,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桑都”稱號,成為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城市。
作為四川省重要的蠶桑產業大縣,樂至縣自2019年提出創建“中國桑都”奮斗目標以來,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目前,有養蠶戶2.1萬戶,桑園10萬余畝,蠶桑基地鄉鎮12個、重點村100個、家庭農場186個,蠶桑綜合產值突破15億元,構建起了覆蓋桑、蠶、繭、絲、藥、旅的完整桑產業鏈。
高位統籌建設“中國桑都”
(相關資料圖)
樂至縣委十五屆四次、五次全會先后提出,將現代蠶桑列為全縣四大產業之一。
樂至縣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中國桑都”建設領導小組。同時,出臺《樂至縣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5+2”產業體系推進都市近郊型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把打造“中國桑都”作為首位目標。
強化資金保障,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推進“中國桑都”建設,整合產業強鎮、專項債等資金,推進“中國桑都”建設有力有序開展。
僵蠶產業培育“單項冠軍”
圍繞打造“中國僵蠶之鄉”目標,在僵蠶基地建設上,樂至縣依托3億元專項債資金,建設僵蠶種植和加工基地。目前,已建成核心區種植基地3000畝、僵蠶共育中心500平方米、僵蠶智能工廠3500平方米、僵蠶技術中心600平方米等配套設施。
同時,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共建專家工作站,與西南大學簽訂合作專項協議,在飼料養蠶、種養循環、人才培育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做強技術支撐。
在品牌創建上,堅持規范化、規模化養殖僵蠶,不斷鞏固樂至僵蠶“條直、色白、蠶體大、斷面黑亮”等特性,僵蠶年產量、年產值均居四川省第一位。
圍繞園區建設“示范基地”
通過專項債資金,樂至縣還建成了現代蠶桑園區2.5萬畝,吸引培育紅旗絲綢、湖南三旭等8家企業、210戶業主入園經營發展;撬動社會資金0.8億元,完成智能養蠶工廠、中國桑都文化展示館等基礎配套,成為樂至蠶桑對外展示和宣傳的窗口。
同時,堅持投入、項目、技術向園區集中,建成智慧蠶桑示范基地1萬畝,智能蠶房3.8萬平方米。此外,創新“拎包入駐”“返租倒包”等模式,引進業主入駐園區。目前,已建成4個優質蠶繭示范基地,基地蠶繭平均單產45公斤以上。
全鏈延伸打造“樂至樣板”
在產品研發和產業延伸上,樂至縣堅持企業主體,目前,全縣已有默森藥業、外交家、德仁源等蠶桑企業15家,開發出蠶桑產品60余種,建立專家工作站4家,有國家發明專利23項,形成傳統養殖與資源綜合開發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體系。
此外,樂至縣堅持“蠶桑+”的發展思路,延鏈推進蠶桑與文工農旅、品牌的融合發展。建成智慧蠶桑、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多業態功能區,“桑都桑海”榮獲國家3A級景區,“樂至蠶繭”“樂至生絲”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中央電視臺先后3次走近樂至,《四川日報》《中新網》等媒體也多次刊載樂至蠶桑產業發展成效,“中國桑都”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樂至縣蠶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樂至縣將堅持“立桑為業,多元發展”理念,按照“糧桑統籌,以糧為主,先糧后桑”的模式,統籌抓好蠶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要從建設園區強基礎、全鏈發展強工業、壯大僵蠶強特色、深化融合強品牌四個重點方面入手,持續推進樂至“中國桑都”建設走深走實,為全省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樂至貢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