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光明科學城論壇·2023”新聞發布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陳思琦 深圳報道
4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光明科學城論壇·2023”新聞發布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會上獲悉,首屆“光明科學城論壇”將于4月27日至28日舉行,以“創想”“起航”“逐夢”為年度主題詞,設1場主論壇、9場平行論壇、3場配套活動,采取現場開會、線上參會、多端直播等方式進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其中,主論壇將邀請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杰才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院士、深圳醫學科學院(籌)院長兼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楊學明院士作主題演講,并舉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入駐儀式、重要基金會揭牌儀式、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享倡議等系列儀式。
“本屆論壇緊緊圍繞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建設任務,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學科領域和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以國際化、專業性視角設置各項活動安排,有助于最大程度、最大范圍提升光明科學城的國內國際影響力?!鄙钲谑邪l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示。
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與“夢家園”
2018年,深圳市光明區正式揭牌成立。深圳市委市政府對光明區寄予厚望——努力將光明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光明區區長邱浩航回答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提問時表示,圍繞“科學”與“城市”兩個重要命題,世界一流的科學城,需要別具一格的城市載體。
首先,為打造“科學”之城,光明區既布局建設了尖端的大科學裝置集群、一流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也正在加快營造一流創新生態,為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支撐和服務。
目前,24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相繼落戶光明,其中2所大學校區或過渡校區正式啟用,9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所省重點實驗室、11個科研平臺加快推進。
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等三大學科領域,光明區布局建設了大科學裝置平臺。其中,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材料基因組設施將于今年投入使用;超算二期正開工建設;精準醫學影像、特殊環境材料等設施將于今年啟動建設;“鵬城云腦Ⅲ”列入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專項規劃。
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機構相繼入駐運營光明。其中,中山大學·深圳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圳理工大學(籌)過渡校區正式啟用、永久校區加快建設。國家智能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正加緊申報。國際科技信息中心上線科技文獻服務,國際最前沿六大數據庫已實現全市覆蓋。
圍繞“城市”這一主題,邱浩航提到,光明科學城要發展好,就需要聚集各方人才,為人才建好配套、做好服務,打造宜居宜業的“夢家園”。
例如在教育配套方面,自光明區成立以來,基礎教育領域投入超170億元,新改擴建中小學27所,引進名校名園近20所,新增義務教育公辦學位37890個、高中學位12600個,是過去十年增量的三倍。
在綠色生態領域,光明區生態資源豐富,擁有各類公園279座,未來還將建設郊野徑150公里、騎行徑150公里,串聯大科學裝置、城市公園、地標節點,形成貫通全城的綠色慢行網絡。
記者了解到,論壇期間將舉辦賽艇挑戰賽、自然音樂會、慢行騎行等3場戶外配套活動,充分體現光明的科學之美、自然之美、生態之美。
以深港澳協同助推光明科學城發展
近兩日,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的大灣區訪問團來到深圳。李家超多次提到,深港在創新科技方面的合作空間無限。尤其河套“一區兩園”計劃,可以超越地域的限制。
記者注意到,“光明科學城論壇”9場平行論壇中,由深圳市科創委主辦的“深港澳協同創新論壇”將以“創科灣區聯動 深港澳同發展”為主題。屆時,來自港澳地區教育、科技、產業、金融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人物將以主題演講、校長沙龍、圓桌論壇等形式,圍繞合理布局跨域國家重點實驗室、促進技術轉移和創新創業、共同構筑灣區科創高地等重要話題展開討論。
深圳市科創委主任王有明在發布會上介紹,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引擎,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前海青年夢工場等重大創新載體已落戶深圳,光明科學城、前海、河套等重大創新平臺科技合作全面開花,深港澳創新要素流動越加便利。
“深港澳協同創新是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一個特色,也是光明科學城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蓖跤忻鞅硎?,“深港澳協同創新論壇”將推動香港、澳門與內地城市的協同創新,讓大灣區更好地融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大局,提升大灣區國際影響力,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據悉,平行論壇圍繞科技攻關、產業發展、合作交流三大板塊,共設置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研討大會、生物成像設施與生物醫藥科技創新論壇、新材料科學論壇、第四屆工程生物創新大會、第三屆國際腦科學前沿與產業大會、新型科技信息服務支撐國家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戰略研究論壇、深港澳協同創新論壇、大科學裝置規劃建設運營創新論壇、光明科學城建設和發展論壇等9場活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