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k>國產新能源車讓老外羨慕不已</mask> 今年的上海車展格外熱鬧。 回顧一下,2023上海國際車展陣容龐大
今年的上海車展格外熱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回顧一下,2023上海國際車展陣容龐大,1000多家國內外的汽車廠商參展,累計有1500輛整車集體亮相,其中還有150+臺新車全球首發,相關的新聞發布會更是多達150場,這是后疫情時代,汽車行業的一次爆發,上海車展已然成為了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A級車展。
上海車展并不只是汽車們的狂歡,許多為汽車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也有加入當中,并展示他們最新的技術與產品。
(圖片來自雷科技)
或許在大家看來,車展的好處就是不用到處找線下網點就能看到各個品牌的汽車,但對于汽車廠商而言,這是一年難得一次的“車企年會”,車企扮演的是“匯報者”,而游客和投資者便是觀看“匯報”的觀眾。廠商在這幾年所付出的努力,得來的技術成果,都在上海車展中盡數展現。
車企發新車、賣車其實是次要,因為這些遲早都要走進消費市場,以及全國線下網點中。相反,向汽車行業宣示自身技術力,給消費者描繪未來汽車的趨勢,才是重中之重。
那么在這1500臺整車以及大廠們的解決方案,向我們輸出了什么樣的信號呢?不久前我們雷科技組織了一場“雷科技Live-Talk”2023上海車展直播,雷科技主編黃仁梓及羅超頻道主理人羅超也在直播中帶來了一些對車展的看法。
自研技術是“中式豪華”的一把利刃
正如王傳福所說:傳統豪華看車標,新能源豪華看技術。小雷認為這句話充滿了新能源車企對傳統車企的“惡意”,實際上這也是國產新能源對自研技術與汽車制造水平的自信。
以前我們總說國產車根本不能賣到和BBA一樣的段位,人家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就擺在那,國產品牌都跟“雜牌”一樣,怎么做豪華?品牌效應沒做起來,那就靠高端的技術力獲取市場認可度。國產車在燃油時代輸掉的,就在新能源時代找回來。
(圖片來自理想)
如今汽車拼的就是智能化、三電、平臺、能耗、成本控制,“大V8”已經過時,新能源時代,直接把BBA、日系御三家等眾多有頭有臉的傳統車企以及國產造車勢力,拉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這一年,國內的汽車廠商更注重技術堆疊與自研,并積累了許多獨家秘技,筑起了技術護城河。在各個車企的技術內卷之下,鴻蒙智能座艙、理想城市NOA、FlymeAuto智能車機生態,在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自動駕駛兩個領域發光發熱,不僅能夠自用,還可以打包成解決方案對外“輸血”。
而在上海車展中,出現了云輦車身控制系統和易四方架構技術,率先在仰望U8、騰勢N7等車型上實裝,服務于整車智能控制與行駛質感,照顧到更多使用場景,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小鵬G6首發的“扶搖”架構,融合了小鵬多年來在三電、智能化方面的優勢,高達80%的零部件通用率也成了小鵬汽車“降本增效”的關鍵手段。效率和成本仍然是國產新能源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車企愿意一直燒錢虧損下去。
(圖片來自小鵬)
表面上自研技術是讓國產車“賣得更貴”的催化劑,但小雷認為技術的結果必然是作用到整車體驗上的,體驗質感高級,才能稱得上“中式豪華”。
智能化、自動駕駛更是國產新能源汽車的招牌,我們的國產新勢力早早就注意到了兩者在未來汽車市場的必要性,并早早布局,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才有了我們熟知的鴻蒙智能座艙、城市NOA、NGP、FlymeAuto之類的先進解決方案,優秀的軟硬件整合,使得國產新能源汽車一躍成為行業C位。
這些智能化技術沖散了傳統汽車行業多年的“規則”,并逐步建立起新時代的標準,搶在起跑線就沖刺的中國車企,站在了汽車行業的前頭,并影響著傳統車企。自研道路必然會有更多的新能源車企跟進,畢竟走量做性價比的利潤空間有限,走高端路線打品牌是必經之路。
小雷始終認為汽車的價值更應該放在本身的技術與制造水平當中,國產品牌選擇了用自研技術去沖擊豪華品牌的地位,并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據說仰望U8發布之后,不少土豪都交了20000元意向金,支持“中式豪華”了。就從國內廠商愛在發布會上宣傳自己的技術“遙遙領先”的時候,相信他們已經有了站在世界前列的信心。
誰不喜歡便宜又好用的國產車?
自研技術能夠讓國產車走得更加高端,同時也能把入手門檻降得很低,低到傳統車企要罵街的程度。
前有DM-i系統在新能源市場“橫掃千軍”,成為了一枝獨秀的存在,并帶來了銷量的爆發式增長。DM-i至今仍然是插混汽車市場中的“霸主”,并且能做到10萬元內,性價比奇高。在純電尚未完全普及的今天,我們很難找到一套能夠與之匹敵的同類動力系統。
但這并不是全部。
(圖片來自雷科技)
雷科技主編黃仁梓在近期的車展直播中表示,他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哪吒推出的一款雙門電動跑車,價格做到了十幾萬起步,頂配也不過是20萬元。但如果不說價格,光看外觀設計與性能參數,你很難想象這是一臺門檻這么低的跑車。
國產新能源車的價格上限很高,同時也有不少下限很低的車型,同一個價位,國產車的內飾、做工、設計質量相比于傳統車企都是“越級”的表現。一款做工精良的國產車,價格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要低。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因為國產車的“內在”不行,只能靠光鮮的外表欲蓋彌彰,小雷只能說這想法太過片面。
新能源卷起的浪潮,讓昔日高不可攀的“性能車”更貼近大眾消費群體,昊鉑的Hyper GT、領克03、小鵬P7i、名爵的量產版Cyberster,以及比亞迪剛剛宣布年內上市的宋L等,都是外觀設計在線、做工優秀,還下放了鷗翼門這樣的夢幻配置,是性能愛好車的“白月光”。
全球頂級車評人Mat watson(小馬哥)也來到了上海車展,他表示最喜歡比亞迪最新出的海鷗,原因是一萬英鎊就能買到一輛正兒八經的電動汽車,這在整個歐洲市場是難以想象的,性價比可以說讓國產新能源車震撼了各路海外車評大神。
(圖片來自雷科技)
當然特斯拉的“大砍刀”也功不可沒,大幅降價之后,促進了國內新能源車企相互較勁內卷,把高端電動車的價格打了下來,讓普通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體驗得到各具特色的產品,而非清一色的性價比家用車。
燃油車慘遭冷落,老外偏愛國產新能源
今年的上海車展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老外都很喜歡往國產新能源品牌的展區“竄門”。據小雷所知,奧迪的一位高管跑去圍觀了小鵬和蔚來的新車,蘭博基尼、賓利、法拉利、保時捷的高管跑去圍觀仰望U8......
誰也沒想到仰望這樣的“豪華新勢力”成為了上海車展豪車展區的流量明星,甚至引來了各種超豪華汽車廠商高管的參觀,別的不說,國產車的分量確實要比以前高了很多,知名老牌車企高管圍觀,或許只是對國產新能源車感到好奇,又或者發現了許多值得學習的東西。
另一面,傳統勢力的展位似乎遠沒有國產新能源的熱度高,這邊國產百萬豪車被“重重圍困”,那邊蘭博基尼新款大牛“無人問津”,而且傳統車企的動作普遍較為低調,很少轟轟烈烈地搞發布會。事實上他們是有帶來自己最新款的車型的,不過大多是現有產品系列的改款與換代,“擠牙膏”式的升級很難調動觀眾的熱情。
(圖片來自奔馳)
在小雷看來,或許以后我會因為家里充電不方便買某家的合資燃油車,但不會在國際車展這種隆重的活動去看這些車,這并不是因為那些車型不好,只是再優秀都是“意料之中”,路上也很多,沒必要在車展看。
國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模式已經相當完善,既有優秀的制造業,又手握三電核心技術,全球的汽車廠商,都要來找國內供應商買動力電池。而在產品迭代升級上,國產品牌的節奏總是特別快,一款車每年都會有大幅換代更新,并且在不斷升級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與模式。
傳統勢力的壓力其實不小,這兩年可以看到他們在不斷加大電氣化的轉型力度。我們在展會可以看到勞斯萊斯這樣的超豪華車企,都拋棄了引以為傲的V12引擎,帶來了數百萬的純電車閃靈。盡管傳統車企很想留在自己擅長的燃油車領域,可新能源時代讓他們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
他們完全可以靠著存量市場的優勢繼續“嘴硬”,但實在沒想到新能源的勢頭實在太猛。
前天本田中國宣布2027年后不在中國市場投放純燃油車,并發布了一系列新平臺下的電動概念車,并表示“用中國的經驗反哺全球”,可見國產新能源確實給他們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同時也從話里行間透露出對中國新能源引領世界的認可。
總結
事實是什么?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只會逐年上升,小鵬汽車曾表示2020-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將會達到37%以上,從勢頭來看,新能源車的“進擊”不會停止,市占比只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高。
就像羅超頻道主理人羅超所說的,國產車企最開始都是摸著海外品牌的石頭過河,借鑒他們的優勢,先模仿再超越。其結果就是,我們的國產新能源車產品越來越好,還多出了智能化、自動駕駛等傳統汽車所不具備的能力,最后在價格上越來越普惠。
2023年或許還不是燃油車的“最后一課”,可汽車的格局已然發生巨大的轉變。
(圖片來自昊鉑)
比亞迪百萬豪車從熱度上來說已經成功,甚至有不少人當場下單給意向金,能做到這樣的效果,小雷是打心底佩服我們的國產車。不過,這并不代表國產新能源在豪華汽車市場上的完全勝利。
用雷科技主編黃仁梓說的話就是,現階段國產新能源的品牌號召力依舊存在短板,購買豪車的群體或許更多還是對燃油動力抱有興趣,去追求一些比較特別的豪華感,又或者說是感受老牌豪車大廠的價值所在。仰望U8是一個出發點,但放眼整個新能源市場,國產品牌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從廠商的各種明爭暗斗之間獲益不少,汽車的價格越做越低,大家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相信消費者都是產品的粉絲,沒有誰會真正為了一個車標,無條件接受一輛車的所有。
(圖片來自雷科技)
這一切都因為中國有成熟且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研發模式更清晰,新技術、平臺有更多的冗余空間,帶來的就是成本降低、效率提高,這不就是馬斯克每次在發布會上強調的東西么?
只是國產新能源品牌不能驕傲自大,未來依舊有不可預測的變數。特斯拉新一代平臺下來之后,成本降低50%,效率也會更高,新一輪的大降價在所難免。這最終會催生大批維權車主,同時超高的性價比足以讓國產新能源瞬間失色,這就得看各家廠商的努力了。
小雷仍在期待國產新能源的更多驚喜。
來源:雷科技
本文圖片來自:123RF正版圖庫
原文標題:2023上海車展趨勢觀察:燃油車慘遭冷落,老外偏愛國產新能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