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最優秀的人教育下一代”!深圳中學創立“博士工作室”
從量變到質變!深圳中學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的“后勁”正不斷顯現。4月18日,深圳中學首批博士工作室成立大會在學校成德樓學術報告廳成功舉辦。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等校領導,以及學校近百名博士教師參加活動。朱華偉向博士工作室主持人、成員頒發聘書。
(相關資料圖)
首批成立的深中博士工作室共七個,涵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科技創新等領域。工作室以項目制為載體,跨學科博士共同攜手,聚焦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圍繞課程建設、學生發展、教育教研開展相關工作。這是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又一重要舉措,也是深中探索高水平人才組團式發展的創新探索。
2017年,深圳中學朱華偉校長提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高中”的辦學定位。建設世界一流高中,必須有世界一流人才。近6年來,深圳中學引進了百余名從海內外著名大學畢業的博士,初步實現了“讓最優秀的人教育下一代,培養出更優秀的人”。
“如何讓各位博士在深中充分施展才華,實現個人價值,是近幾年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朱華偉表示,近年來,學校不拘一格為各位博士教師提供多元發展機會,比如安排剛畢業的優秀老師在高三任教,安排組織管理能力強的老師到行政崗位上歷練,鼓勵他們開設深中博士講堂和各種高水平選修課等。“但這些都還遠遠不夠。”朱校長說,早在兩年前,學校就計劃成立博士工作室。經過兩年的努力和籌備,深圳中學博士工作室終于成立了,“我的內心滿是歡喜和欣慰。”
“十年秀才如白丁”——朱校長借用這句諺語向各位博士老師提出殷切期待:“你們讀博期間都深耕于各個領域的最前沿,來了深中以后一定要珍惜和利用好學校各種學術平臺,在教好書的同時保持科研的興趣和‘胃口’,提升研究能力和水平。深中擁有世界一流的學生,你們指導學生做研究的過程更是教學相長的過程,你們可以和學生一起發表論文、出版著作、申報課題等。”
此次深中博士工作室的成立,將為師生的高水平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朱校長希望通過博士工作室這個平臺,大家協同作戰,集智攻關,注重實效,圍繞各自的專業領域和工作室核心目標,積極開展教學交流活動,切實把博士工作室打造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升的“高地”,進一步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提升學生學業水平。
“從0到1的過程是困難的,但從1到N就簡單了。”朱華偉校長為七個博士工作室接下來的工作指明方向,并提出三點希望:保持平臺的開放性,一方面吸納更多博士教師加入,另一方面根據需要增設更多博士工作室;開展豐富的科普活動,吸引更多學生參加;拓展工作室的學科覆蓋面和工作范疇,促進師生全面充分發展。
丘成桐中學科學獎
博士工作室
主持人:胡劍(清華大學)
成員:譚金旺(美國波士頓大學)、劉子豪(北京大學)、于夢虹(北京大學)
通過組建研究室團隊、利用學校創新實驗室和創新體驗中心相關外部資源組建校外專家庫、搜集整理并分析歷年的比賽獲獎論文、開發專門課程等工作,推進學校科學發展,激發和提升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和創新能力,發掘和培養有潛力的科學人才。
清華數學領軍計劃
博士工作室
主持人:謝非非(美國馬薩諸塞大學)
成員:賀匯雅(清華大學)
編寫具有深中特色的校本教材、開設相關科目大學先修課程、指導成立學生社團,同時,在全校范圍內選拔吸納有意愿且具有數學天賦的學生,輔導學生參加相關比賽,進一步培養數學科學領軍人才。
北大物理卓越計劃
博士工作室
主持人:龔冠銘(清華大學)
成員:代紀平(北京師范大學)
通過對物理學科有濃厚興趣,有志于從事物理科學研究的優秀學生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物理思維能力。
清華物理攀登計劃
博士工作室
主持人:杜瑞銘(清華大學)
成員:高新雨(清華大學)、張洋(清華大學)
開設具有循環教學結構的系列選修課,產出講義、習題集等資料,培養在物理學科表現出突出潛質特長并有志于終身從事科學研究的深中學子。
iGEM博士工作室
主持人:尤佳(新加坡國立大學)
成員:朱穎(北京大學)、李佳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劉璐(北京大學)、任康(浙江大學)
每年組織學生積極備賽iGEM全球大賽、開發以iGEM比賽為核心的分子生物學課程并編寫校本教材、建設深中iGEM學習社群、定期參加國內外相關主題的課程培訓并邀請專家進行專業指導,爭取在高質量期刊發表校本課程開發及科創類比賽相關教育教學論文。
港澳課程研究
博士工作室
主持人:張佩值(北京大學)
成員:魏鑫(牛津大學)、李源純(香港大學)、李爽(北京大學)、周舒哲(香港中文大學)、王曉薔(香港理工大學)
工作室將聚焦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三個層面進行系統研究計劃,旨在幫助港澳臺生在深中全面發展,高分、高能進入高等學府;充分發揮深中博士教師博學鉆研的特長,成為在港澳臺聯考方面有研究成果、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助力博士教師在基礎教育領域收獲成就感和價值感;最后,助力深圳中學進一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一站式培養港澳臺優才的理想學府。
科技創新
博士工作室
主持人:胡楠(英國南安普頓大學)
成員:黃俊文(哈爾濱工業大學)
工作室將以科創類競賽項目為主要推動力,以科技創新教育特色課程為主體競爭力,以科技創新教育資源的積累與發展為全新創造力,為心懷科學夢想的深中學子樹立創新志向。
采寫:南都記者 周正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