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楊作為銀行補充資本的重要形式,“二永債”(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的合稱)的發行情況一向受到關注。
□記者 胡楊
作為銀行補充資本的重要形式,“二永債”(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的合稱)的發行情況一向受到關注。據《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統計,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共新發二級資本債1686億元、永續債85億元,整體發行節奏較去年同期有所趨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分析來看,一方面與各季度發行節奏不一有關;另一方面,二級資本債的不贖回風險影響投資端需求,也對中小銀行發行造成一定制約。
“二永債”發行通常集中在下半年
在寬信用和擴表背景下,近年來,商業銀行密集發行“二永債”。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二級資本債存續規模超3萬億元,永續債存量在2萬億元左右。據國金證券固收分析師樊信江梳理,截至3月20日,共有91家銀行擁有二級資本債的有效批文,批復額度合計1.33萬億元,可用額度4203億元;34家銀行擁有銀行永續債的有效批文,批復額度共計5754億元,其中可用額度1172億元。
“二永債”發行具有較強的季節性特征。“銀行喜歡在下半年發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特別是三季度。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三季度占到全年發行規模的34%,四季度也比較高,占28%,下半年能夠占到全年的62%。”據方正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偉介紹,“二永債”與無風險利率(十年期國債)的走勢高度相關,銀行發行“二永債”會結合對于利率走勢的判斷。通常來說,下半年利率更低,因此銀行集中在下半年發行“二永債”,也符合降低成本的邏輯。
一季度,商業銀行共新發二級資本債1686億元、永續債85億元,按照一季度“二永債”發行約占15%的比例來計算,全年“二永債”發行規模合計在1.2萬億元左右,處在合理水平。
投資端關注二級資本債不贖回風險
發行成本方面,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二級資本債發行的平均票面利率為5.025%,永續債的平均票面利率為4.90%。
由于信用資質存在差異,不同類型銀行融資成本也有所分化。以發行主體更為多元的二級資本債為例,招商證券研報顯示,中小行與國股行融資成本差距正在拉大。2022年,城商行與股份行(國有行和股份行融資成本已基本持平)二級資本債平均發行價差創新高,達到103bp。
這主要與中小銀行二級資本債不贖回風險抬升有關。平安證券研報顯示,2023年3月,共有5只二級資本債的發行人發布不贖回公告。按公告日統計,當月宣布不贖回的二級資本債數量達到歷史第二高(最高為2021年11月的7只);3月,首次有公告二級資本債展期的銀行有4家(營口銀行此前已經有展期),依然是歷史第二高(最高的是2021年11月的7家)。
“不同于商業銀行普通金融債,二級資本債具有獨特的風險點——減記以及不贖回風險,這也導致其風險點爆發路徑有別于一般的信用債。”招商證券研報指出,二級資本債在條款設置上具有明顯的次級屬性,具備一定的品種溢價。不贖回二級資本債的銀行數量增加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讓“不贖回-基本面惡化的映射-投資者對中小行偏好程度下降-新債更難發-不贖回”的負反饋鏈條加強。
今年二級資本債不贖回壓力減小
由于中小銀行傾向于通過二級資本債來“補血”,不贖回案例的增加也使得二級資本債市場呈現出一定的供需錯配態勢——一方面是市場投資需求受到不贖回風險上升影響,另一方面則是中小銀行對資本補充的強烈愿望。
華福證券李清荷表示,截至2023年2月13日,農商行和城商行分別存續二級資本債200只和141只,但規模遠低于國有大行與股份行。為應對不良貸款延后所暴露的風險,自2020年以來,商業銀行整體撥備覆蓋率持續提升。考慮到銀行對貸款進行延期處理以及不良貸款暴露滯后,商業銀行不良率仍承壓,補充資本的需求將增加。而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本就處于低位,并且有逐年下降態勢,未來更有補充資本的剛性需求。
平安證券研報預計,2023年,二級資本債不贖回的壓力整體較2022年明顯下降,但需要關注年底的行權高峰以及首批展期后到期的二級資本債。2021-2023年進入行權期的小型城農商行二級資本債的數量分別是67只、86只和41只,2023年的數量僅是2022年的48%,說明贖回壓力大幅下降,但2023年12月有10只小型城農商行二級資本債進入行權期,處于歷史較高水平,需要引起關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