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上海車展現場,寧德時代一馬當先,相繼發布了與鈉離子電池、凝聚態電池有關的重磅消息,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鋰電行業邁入陣痛期的現狀,并未打消動力電池企業的熱情。
4月18日至19日,在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簡稱“2023上海車展”)的現場,寧德時代、蜂巢能源、中創新航、億緯鋰能、欣旺達、瑞浦蘭鈞、巨灣技研等公司悉數出席。而2021年的上海車展,僅有億緯鋰能、蜂巢能源、力神和“瑞浦能源”(現為瑞浦蘭鈞)四家動力電池公司參展。
作為一個馬太效應極強的行業,動力電池遵循著強者愈強的規律。在2023上海車展現場,寧德時代一馬當先,相繼發布了與鈉離子電池、凝聚態電池有關的重磅消息,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在隔壁展館的二線電池廠商,有的帶來了新品,更多的則是靜態展示“拳頭產品”。
(資料圖片)
從各大公司的動作來看,行業還在追求更安全、能量密度更大、更具性價比的動力電池,行業的終局更是遠遠沒有到來,群雄逐鹿仍將繼續。
寧德時代帶頭“秀肌肉”
4月19日,2023上海車展的第二天,寧德時代展館人頭攢動,連旁邊過道都擠滿了人。原因無他——寧德時代預熱許久的凝聚態電池即將發布。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隨后登臺,揭開了凝聚態電池的面紗:單體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可以實現電池高比能與高安全兼得,并可快速實現量產。
吳凱表示,在電化學中,高比能和高安全往往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這也是一直制約著電池技術突破天花板的核心問題,寧德時代一直在探索能量魔方的奧秘,尋找高比能和高安全之間的精妙平衡。
尤為讓外界關注的是,凝聚態電池開啟了載人航空電動化的全新場景。目前,寧德時代正在進行凝聚態電池民用電動載人飛機項目的合作開發,執行航空級的標準與測試,滿足航空級的安全與質量要求。同時,公司還將推出凝聚態電池的車規級應用版本,可在今年內具備量產能力。
為何凝聚態電池優先針對民航領域進行開發?一名接近寧德時代的人士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凝聚態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均比較高,即使把凝聚態電池切開,也不會發生起火和爆炸,本身滿足民航安全的高標準。凝聚態技術還比較新,用于汽車的話成本相對較高。至于凝聚態電池的成本,寧德時代尚未透露。
作為動力電池行業的絕對龍頭,寧德時代在最近一段時間風頭無兩。比如在上海車展開幕前夕,最重磅的行業消息便是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首發落地奇瑞車型。與當前普遍使用的鋰電子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成本更低、續航里程更長,能量密度開始接近磷酸鐵鋰電池。
寧德時代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寧德時代已擁有全球最全面的電池技術路線布局,形成了從前沿基礎研究到產業化應用,再到商業化大規模推廣的快速轉化能力。2021年,寧德時代在全球率先發布能量密度達160Wh/kg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2022年,寧德時代發布麒麟電池,系統集成度創全球新高,今年3月已實現量產,并相繼在極氪、問界、理想等多款高端純電車型落地。
二線電池廠商沉著應對
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的市占率長期穩居業內一、二位,但“老三”卻是風水輪流轉,動力電池行業的“排位賽”異常激烈。無論是從消費鋰電跨界而來,還是從車企孵化和拆分而來,二線電池廠商從未遮掩想要上桌“掰手腕”的野心。
但在2023上海車展的現場,二線動力電池廠商表現相對沉著,除了部分公司發布新品,更多公司帶來發布過的“拳頭產品”。欣旺達在現場發布了“閃充電池”,10分鐘充電至80%。據官方介紹,“閃充電池”具有“超快充、更安全、特耐用”等特點,支持電動汽車輕松續航1000公里,10分鐘可從20%充至80%,讓充電像加油一樣快。
欣旺達表示,隨著“閃充電池”等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落地,欣旺達動力將持續投入大量科研力量,開發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的電芯及電池模組,研發規劃能量密度覆蓋280Wh/kg至350Wh/kg,實現10/15/20/30分鐘快充各種應用場景,并輕松滿足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的市場需求。
蜂巢能源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2023上海車展,蜂巢能源攜高安全電池系統解決方案龍鱗甲電池、短刀電芯等產品亮相,這是龍鱗甲電池首次公開亮相,也是蜂巢能源首次在大型展會上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對外展示全新一代電池系統解決方案。目前,龍鱗甲電池已經獲得多個車型定點。
中創新航帶來了月初發布的46系圓柱電池。該款電池采用了行業首發頂流結構與原創“極質”電解液技術,結構內阻相較于全極耳結構下降50%,能量密度可達300Wh/kg,可實現6C+快充,電池性能大幅提升。此外,中創新航有關人士對記者透露,本周末,中創新航江門工廠將完成產品下線。
動力電池企業加速“走出去”
記者注意到,在各個動力電池公司的展臺前,不少外國人駐足停留,時常有三五個外國人組團來了解中國動力電池新品。一名負責接待的人員透露,這兩天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公司產品表現出興趣,包括車企人士和產業鏈人士。
這一現象并非個例,出海正在成為動力電池行業又一增長點。近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在國外電動汽車和儲能市場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今年一季度,全國鋰電池出口1097.9億元,同比增速達到94.3%。
背后原因不難理解——國內動力電池庫存嚴重過剩。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為294.6GWh,但是出貨量卻高達465.5GWh,全產業鏈的動力電池庫存高達164.8GWh。這意味著,全行業的動力電池庫存達到歷史新高,2023年行業去庫存的壓力大增。
對于海外市場,國內動力電池廠商已在加大布局。以寧德時代為例,2月14日,福特汽車宣布投資35億美元,在密歇根州Marshall建設一座磷酸鐵鋰電池工廠。根據協議,福特擁有新工廠100%權益,包括廠房和基礎設施;寧德時代提供電池制造技術,獲取經營管理及知識產權收益。福特仍然能夠合法享受到《減少通貨膨脹法案》規定的生產稅收抵免。◎孫小程 記者 俞立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