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記者從陜西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會上獲悉:2023年我省將完成230萬畝高標準農田新建改造任務,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64萬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13日,記者從陜西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會上獲悉:2023年我省將完成230萬畝高標準農田新建改造任務,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64萬畝。
今年,我省將分區分類新建改造230萬畝高標準農田。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各級要構建多元化參與機制,進一步暢通參建通道,創新建設模式。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有意愿的經營主體、有能力的種糧大戶、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項目法人獨立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推行“規劃設計、工程建設、資金籌措”一體化推進模式。
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用好新增耕地和新增產能指標,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形成“取之于田、用之于田”的產投循環機制。發揮金融工具杠桿作用,加大金融機構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持續改造提升的信貸支持力度,堅持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統籌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旱作節水農業等項目。
構建多元化管理機制。突出規劃引領,依據國土空間“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合理規劃布局。因地制宜,區分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合理確定建設重點。嚴格項目管理,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完善全省高標準農田項目儲備庫,形成“隨時申報、隨時入庫、動態管理、及時批復”的動態管理模式。
構建多元化建管機制。健全管護投入機制、管護模式,進一步發揮高標準農田的預期效益。綜合運用遙感監測數據和實地踏勘資料,將耕地、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和地力等級等逐一落實到鎮、到村、到具體地塊,建立省、市、縣(區)、鎮、村的農業用地“五級臺賬”,實行農田建設“一張圖”精準管理。
(記者吳莎莎實習生劉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