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香港國際創科營商周盛事一浪接一浪,香港創科氛圍推向新高潮【導讀】香港國際創科營商周盛事一浪接一浪,香港創科氛圍推向新高潮中國基金報記者郭玟君葉詩婕剛剛過去的這一周,是香港
中國基金報記者 郭玟君 葉詩婕
剛剛過去的這一周,是香港國際創科營商周(創科營商周)。香港會展中心熙熙攘攘,多個大型論壇及展覽扎堆舉辦——數字經濟峰會2023(峰會)、首屆的香港國際創科展以及2023香港Web3嘉年華(嘉年華)等多項創科活動,吸引了來自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士來到香港。創科營商周云集全球科技、商業、學術和政府界別具影響力的領導人物,共同探討如何讓科技創新賦能智慧未來,同時展示了眾多頂尖智慧城市創新和環球創科解決方案。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峰會發表演講時表示,今年的峰會是香港特區政府自疫情爆發以來首次在創新及科技領域舉辦的大型線下盛事。標志著香港已經全面恢復正常,并重新回到舞臺中央。
(相關資料圖)
香港多舉措加速建設國際創新中心
李家超表示,數字經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改革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創造了新的產業。疫情凸顯了空前強大的數字經濟的重要性。他說“隨著香港從穩定走向繁榮,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推動創科發展,以促進經濟更具活力和多元化。我們必須擁抱數字革命帶來的徹底變化,以便在更智能的未來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
在峰會的金融科技論壇上,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的金融科技生態圈十分蓬勃,現時已有超過800間金融科技企業,此乃政府及公私營機構齊心協力的成果。金融科技、虛擬資產或Web3于金融的應用成功與否將取決于新科技、模式及應用能否真正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應對存在已久的痛點、提升交易效率、為市民創造價值和更好的體驗,以至最終令整個社會有所得益。每一代科技改革都會為我們創造不同應用方案及全新機遇。創新并非沒有風險,但與其原地踏步,真正的議題是如何管控相關風險并穩步向前。從目前我們的發展方向來看,我對香港金融科技的未來充滿信心。”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數字化是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創科更是轉型之旅中重要的推動力。更廣泛地應用創新科技能振興傳統產業、幫助開拓新業務和促進多元化經濟發展,并為香港創造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本屆政府高度重視創科發展,并以推動數碼經濟發展和建設香港成為智慧城市,作為其中一個主要的發展方向。我們會繼續推出更多措施,促進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發展。”
數碼港主席陳細明表示:“金融科技及Web3不斷革新社會,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創科中心,別具獨特地位,推動新一代金融科技及Web3浪潮。‘數碼港Web3基地’自今年1月成立,Web3企業數目已大幅增加六成至超過140間。數碼港將會繼續與政府及各界通力合作,共同營造有利Web3業界蓬勃發展的環境,憑借香港于金融及創科的優勢,合力打造Web3新時代。”
內地聯動香港
促數字化賦能高質量發展
在峰會上,來自內地的政府及企業界代表也分享了他們聯動香港,共同推動數字化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考與最新舉措。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曹淑敏表示:“面對數字化重大發展機遇,我們愿意與香港一起打造新動能,拓展新空間,提升競爭力,實現新發展。” 她建議可從全面推動數字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加強數字化大灣區聯合發展,積極推進粵港澳數字技術聯合創新,夯實智慧香港的建設基礎及優化數字化發展國際環境等五方面發力。希望香港繼續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橋梁作用和獨特優勢,與內地攜手擴大對外開放,充分拓展數字領域國際合作空間,積極參與數字領域國際合作和交流,高質量搭建數字領域開放合作的新平臺。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鵬飛表示,當前大灣區的建設進入到新的階段,經濟社會各方面融合發展訴求更加凸顯,“數字灣區”迎來重要發展機遇。將從“要素通”“基座通”“營商通”“產業通”“政務通”“治理通”“深度融灣”七個方面推進“數字灣區”的建設。
“要素通”方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推動香港數據一站通、空間數據一站通與“開放廣東”平臺協同,探索跨境數據流通“白名單”制度和“港澳數據儲存特區”,推動數據要素暢通流動。探索構建灣區數據綜合業務網,建設三地互通的數據要素網絡。以廣州、深圳數據交易所為載體,建設市場制度、交易規則和平臺載體統一的灣區數據要素交易市場,推動建立灣區統一的數據資產登記規則,推動粵港澳三地合作建立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建設灣區數據要素統一大市場。
“營商通”方面,推動“粵商通”與香港、澳門經貿合作信息平臺融合對接,為灣區企業提供從開辦、年報、融資、稅務、政策兌現等一站式服務,優化市場主體投資生產經營全鏈條服務。
“產業通”方面,加快推動粵港澳三地數字技術聯合創新和產業化,對標全球領先地區加快構建高標準、一體化的完整數據產業鏈,提升灣區城市群數據產業發展能級。
華為科學家資訊委員會主任徐文偉表示,香港完全具備成為科技創新之都,并打造成為全球創新高地的一個優勢和基礎;也面臨科研投入不足、科技領軍企業相對較少,在人工智能算力連接等數字基礎設施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等挑戰。
據徐文偉介紹,華為在香港建立了研發中心,希望結合香港國際化的優勢,通過無縫的協作、融合創新,將其打造成為世界人才向往的研發中心。據徐文偉介紹,華為香港研究所每年的研發投入超過5700萬美元,和香港的各個高校合作的經費超過1,000萬美元/年。華為香港研究所也給華為貢獻了EDA工具、AI加速器等許多全球價值的研究成果。
徐文偉建議,香港作為大灣區的重要中心,在生物技術、金融等領域有優勢,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戰略中心,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發展,以及實現技術創新,到產業聚合,提升香港的科技創新競爭力。
一浪接一浪盛事將
香港創科氛圍推向新高潮
孫東告訴記者:“截至13日我們收到的統計人數,大概有將近40000人來自海內外參與本周的創科盛事。我們希望通過一浪接一浪的創科盛事,能夠將香港的創科氛圍推向新的高潮。下一步特區政府希望與香港社會各界一道共同努力,落實李家超行政長官所提出的拼經濟、拼發展、拼競爭力,希望加速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峰會上,奧雅納全球數碼服務總監Will Cavendish博士、阿里云智能國際事業部總裁袁千女士、思科亞太地區、日本和大中華區系統工程副總裁Raymond Janse van Rensburg先生、阿布扎比全球市場金融服務監管局生態系統發展主管Gabrielle Inzirillo女士以及小馬智行副總裁及廣深研發中心負責人莫璐怡女士等一眾領袖的專題演講涵蓋了多個深度主題,包括數字政府的發展、利用云端系統提供全新沉浸式體驗觀看國際體育盛事、以數碼創新推動低碳發展和智慧城巿轉型,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最新發展。
此外,德國Fraunhofer 生產技術研究所科技管理主管Toni Drescher 先生分享超越工業4.0的視野,百德鴻科技總裁及技術顧問吳景明先生繼而詳細剖析工業4.0 發展如何納入人性化元素;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教授李翔教授則分享有關人機共融的最新發展。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教授重點闡述中國實現碳中和未來的路徑和措施。
除了專題論壇,峰會會場亦設有體驗專區,展示來自多間數碼港社群初創、合作伙伴及其他創科公司發展的最新科技方案,讓峰會參加者有機會親身體驗各種最新科技。專區所展示的科技應用環繞數碼經濟、智慧城市、智慧出行及新型工業化等主題,全面配合香港創科發展藍圖所引領的方向。多元化方案涵蓋智慧生活各個必要環節,包括醫、食、住、行等方面。參展的方案包括來自多點DMALL的智慧零售方案;由健康科技初創尖思科研研發、價格相宜的便攜式醫學成像設備;以及來自水耕細作的智慧移動農場等。
峰會期間,與會者更可同時參觀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同期舉行的“香港國際創科展”,盡覽頂尖智慧城市創新和環球創科解決方案。
此外,為期四天的嘉年華是匯聚全球Web3技術領袖、專家學者、業界精英的盛事。大家就Web3的全球發展趨勢和熱門議題進行交流和討論,共商未來發展。
編輯:艦長審核:許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