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任硌、吳曉穎清明時節,川西高原小城理縣乍暖還寒,山上的冰雪還未融化,高山羊角花含苞待放。地處半山腰的一方新墓前,羅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任硌、吳曉穎
清明時節,川西高原小城理縣乍暖還寒,山上的冰雪還未融化,高山羊角花含苞待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地處半山腰的一方新墓前,羅勇權擺放上蠟燭、菊花,凝視著石碑上妻子的名字,他眼中含淚:“你走得太突然了,一句話都沒留下,沒能等到見女兒最后一面。”
2022年10月19日,在壤塘縣開展交叉巡察工作期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縣委第二巡察組組長楊紅麗突然病倒,因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干出血搶救無效,于10月31日離世,年僅49歲。
她牽掛的古城村通組公路已加寬;桃坪村果園里老化的水管完成了改造;走訪時遇到的李大娘吃了藥風濕癥狀已緩解……她匆匆離去,仿佛化作山崗上年年怒放的羊角花,時時注視著身后那片她傾注了青春、汗水和生命的熱土。
楊紅麗生前照片。受訪者供圖
無私奉獻的基層干部
“丁主任,明天上午能交巡察報告。”昏迷前,楊紅麗打的最后一通電話,是跟壤塘縣紀委常委、縣委巡察辦主任丁韜對接工作,時間是2022年10月19日中午。按照計劃,提交巡察報告后,楊紅麗要趕回理縣,參加四川省委巡視組對理縣開展的機動巡察。
沒有下一次下鄉了。幾個小時后,她被同事發現昏倒在房間里,桌上放著筆記本電腦、改好的報告和沒有喝完的紅景天口服液。被送往醫院后,楊紅麗再也沒有醒來,直至離世。
巡察壤塘縣紀委監委機關、縣委組織部兩個部門,和組員們連續工作28天,共翻閱文件1127冊(卷)、個別談話48人次、完成巡察報告2份,這是楊紅麗生前最后一次參加巡察工作交出的成績單。
2022年9月,阿壩州首次對州內多個縣紀委監委機關、縣委組織部開展巡察工作。楊紅麗主動請纓,9月22日帶領11名組員從海拔1880米的理縣奔赴海拔3280米的壤塘縣進行交叉巡察。
到達壤塘后,海拔陡升給楊紅麗帶來頭疼、胸悶等不適,但她第二天仍堅持投入高強度工作中。查閱文件、個別談話、入村走訪群眾……她和組員放棄國慶、周末休假,經常加班到深夜。
“組內成員多是第一次參加巡察,楊組長凡事親力親為,手把手教我們如何把問題找準找實、查深查細。”組員李雪說,楊組長昏迷前一天,修改巡察報告到半夜,次日上午,她突然頭痛得一邊用手拍打頭部,一邊還在堅持工作。我們勸她回去休息,她卻不肯。
如果不是選擇留下,或許楊紅麗不會走得那么匆忙。在壤塘工作期間,楊紅麗身體出現持續不適。“幾次勸她,頂不住就向組織報告,請個假。她卻說,組里也有同事出現高反,大家都在堅持,她作為組長,更不能走。”回想起妻子生前的“執拗”,羅勇權心疼中透著無奈。
楊紅麗顧不上自己,但對其他人,她總是很上心。出發去壤塘前,她給組員們準備了高反藥物、氧氣瓶、暈車藥,還有路上吃的干糧,蛋糕、牛奶、自熱米飯。深秋的壤塘下起大雪,暫住的賓館沒有供暖,晚上要蓋幾床被子,楊紅麗協調賓館為大家提供取暖器、電熱毯。在“交叉巡察組”微信群里,微信昵稱“滿”的楊紅麗,每天在群里詢問組員的身體狀況,叮囑大伙注意保暖、小心感冒,喊大家去吃飯,如今組員們再也聽不到這些“嘮叨”了。
“她從未提起身體不舒服,談的最多的,是讓找政策清單上的文件。”丁韜說,在短短一個月里,楊紅麗一行高質量完成了巡察任務,發現被巡察單位對上一輪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不徹底、影響期內干部調動制度執行不嚴格、辦公經費支付不合理等問題32個,反饋報告提出的問題客觀精準,發揮了刀刃向內的政治巡視利劍作用。
鐵面無私的“紀檢尖兵”
一張桌子、兩個文件柜、窗臺上擺放著小盆綠植,走進楊紅麗生前的辦公室,整潔略顯空曠。文件柜里放著一沓厚厚的筆記本,記錄著她工作以來的點點滴滴和學習心得。打開一本,其中一頁寫著“基層紀檢工作實踐與思考”:“紀檢干部要深知權力來自人民,要摒棄傲氣、官氣、暮氣,涵養正氣、朝氣、才氣”。
楊紅麗生于理縣通化鄉農村,是土生土長的羌族干部。1995年她從阿壩州財貿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通化鄉財政所,后調入蒲溪鄉工作。
2008年汶川地震后,楊紅麗在抗震救災中表現突出,臨危受命擔任理縣蒲溪鄉紀委書記。她在干中學,學中干,成為行家里手,還獲得大學本科文憑。很快大家都知道,這個清瘦干練的女子脾氣好但骨頭硬,查辦案件敢于較真碰硬,面對群眾中的“蠅貪蟻腐”,決不姑息遷就。
2013年,楊紅麗到上孟鄉日波村調查村支書祁某某涉嫌私自保管土地復墾補助資金案。和她同去的郭燕說,當時村干部態度囂張,不愿交出賬目資料,甚至恐嚇道:“我在理縣不怕哪個,小心收拾你。”
楊紅麗決不退讓:“我就在紀工委上班,你隨時都能來找我,但違法亂紀的事一定要查!”最終查明,祁某某私自保管土地復墾補助資金4萬元,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理縣是藏、羌、漢多民族聚居區,人口不足5萬人。縣城不大、人情卻密,遇到托關系、說“私情”,楊紅麗都擋了回去。這些年她查辦案件,得罪了一些人,有的朋友見面連招呼都不打了。親友勸她,都是熟人社會,何必那么“較真”。楊紅麗說:“干紀檢哪能怕得罪人,只要沒有整人害人之心,現在得罪人,是不讓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2015年底,轉任理縣財政局紀檢組長后,楊紅麗注重發揮派駐監督“探頭”作用。一上任,就在“人”“財”兩個關鍵點上著力,在她堅持下,理縣財政局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簽訂黨風廉政責任書、建立內控制度、對職工食堂賬目進行公示。
理縣財政局局長陳益珂說,以前局里存在重業務、輕黨風廉政建設、人事任命首重業務能力等問題。楊紅麗擔任紀檢組長后,建立起了成體系的預防腐敗制度機制,一些業務能力強但廉潔從政意識薄弱的內設部門負責人被調整。
2021年,楊紅麗被調到巡察崗位,干的依然是“得罪人”的活兒。和楊紅麗一起巡察,也算是“苦差”。下鄉入戶走訪,她常隨機到農戶家中了解情況;到了飯點,拿出自帶的方便面、自熱米飯,喝點水對付一頓。
巡察工作不僅要發揮“探照燈”“顯微鏡”作用,更重要的是運用巡察成果,以巡察整改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楊紅麗在桃坪鎮古城村巡察時,有群眾舉報:村集體果園外包后,租戶多年未付租金。村干部推諉說是村兩委換屆前簽的外包合同,不清楚情況。性格溫和的楊紅麗當場“發了火”:“不管舊賬新賬,都是‘民心賬’,群眾意見這么大,必須徹底查清解決。”
楊紅麗對整改事項緊盯不放,根據她的建議,租約期滿后,古城村召開村民大會商議土地租賃價格,租金改為一年一付,由桃坪鎮司法所制定規范的合同與租戶簽約。桃坪鎮掛職副書記任繼東說,合同不規范、管理薄弱、監管不到位,是桃坪鎮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存在的普遍問題,古城村的做法,為其他村解決承租集體土地管理混亂問題提供了樣板。
給人溫暖的“暖心大姐”
在紀檢戰線工作14年,楊紅麗經歷了“三轉”、巡視巡察全覆蓋、監察體制改革。理縣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付水冰評價道:“只要工作需要,組織安排她去哪兒,她就在哪兒扎根,從來沒有一句怨言。無論做什么工作,她始終兢兢業業。”
在楊紅麗看來,個人職務進退留轉都是“小事”。她曾擔任理縣米亞羅片區紀工委書記。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撤銷片區紀工委后,組織找她談話,她選擇堅守熱愛的紀檢工作,甘愿從正科級崗位調動到副科級崗位,一干就是6年。
有人問她:“怎么沒被安排到正科級崗位?”
她說:“縣里崗位有限,不可能每個人都有合適的正科級崗位。我是真心喜歡這一行,不后悔這個選擇。”
同事們說,紅麗總是有事爭著干,有推薦表彰、調任升遷不爭不搶。這個熱心細心、可親可敬的大姐,總是帶給人溫暖。
同事羅斯基仍記得兩人初次在辦公室見面的場景:高高瘦瘦的楊紅麗穿著一件灰色舊外套,微笑著把泡好的檸檬水遞給她說,“小羅,你來了,鄉鎮工作辛不辛苦?”
楊紅麗還把她的“業務寶貝”——一本自己裝訂得厚厚的業務工具書送給這位紀檢新兵,鼓勵道:“小羅,我們干的是‘得罪人’的活兒,會有人不喜歡我們,但辦理每個案子都是對自己的突破,能學到很多知識。”
同事家里有事,她都會去幫忙,群眾有困難找她,她總是伸出援手。去壤塘縣前,楊紅麗還張羅著幫河壩村村民王香姑家找銷路,賣掉了滯銷的100多只公雞。在她的工作本里,記錄著上山下村收集的民意訴求,即便有的訴求不在巡察內容和職責范圍內,她也耐心向群眾解釋、盡量幫助解決。在她看來,紀檢監察工作是政治工作,也是做人的工作,要用心用情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熱心腸的楊紅麗遇到難事,卻常自己扛,從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理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楊紅麗多次沖在搶險救災一線。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在蒲溪鄉任計生專干的楊紅麗一頭扎進抗震救災工作中,疏散轉移受災群眾、發放救災物資、統計災情,幾個月沒有回家。
地震后蒲溪鄉與外界道路、通訊一度中斷,楊紅麗的女兒、丈夫都在外地,她白天忙工作,晚上坐在帳篷里流淚。地震一周后,她才得到親人平安的消息。楊紅麗的女兒從小被送到寄宿制學校,丈夫在茂縣天龍湖水電站工作,一家三口長期分居三地。楊紅麗在理縣的“家”,是租住的一套一室一廳約50平方米的周轉房。
媽媽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在送別楊紅麗的日子里,常年在外求學的羅滿,努力回想著母親的樣子。她年少時,也曾因母親常在最需要的時候“缺位”,難以釋懷。汶川地震那年,羅滿在綿陽一所小學讀5年級,“地震后,同學們都被家長接走了,全班只有我沒人來接。一個多月后,才見到來接我的父親。”
在出租屋里,收拾著母親的遺物,看著床頭貼著的母女倆親密合影,衣柜里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廚房里剩的幾包方便粉絲、一罐泡菜,羅滿滿是心疼。她突然明白,省吃儉用供自己讀書的母親,一直在彌補無法陪伴家人的愧疚。
滿滿,是羅滿的小名。“圓滿團聚是我們一家人的愿望,很想吃到媽媽煮的飯,等她退休了全家一起去旅行,可是再也沒有機會了。”羅滿流著淚說。
手機的歌單里,保存著楊紅麗生前喜歡聽的歌:
你是從太陽里走來的羊角花
帶著藍天的祝福
綻放在羌山下
你是從月亮里走來的羊角花
帶著白云的問候
回到了爾瑪人的家
……
楊紅麗走了,但又沒走。這朵美麗的羊角花將永遠綻放在高高的山崗上和人們的心坎里……(注:羊角花是羌族人民對杜鵑花的別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