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石小宏立春剛過,天氣逐漸變暖,自然界萬物復蘇,在這個季節里,人們該如何養生?在起居、情緒、飲食、運動等方面
川觀新聞記者 石小宏
立春剛過,天氣逐漸變暖,自然界萬物復蘇,在這個季節里,人們該如何養生?在起居、情緒、飲食、運動等方面如何順應這一變化?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的張薇薇就此進行了解讀。
(相關資料圖)
起居:
俗話說“春不減衣,秋不戴帽”,隨著氣候剛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不穩,而此時人體隨著春季的到來也開始變得疏松,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因此,應遵循“下體寧過于暖,上體無妨略減”,做到“春捂”,避免春寒傷及初生之陽氣。同時,春季的氣候特點是以風氣為主令,立春后主要以風寒邪氣致病,所以在這一時段要注意防風邪的侵襲。
情緒:
人們在發怒或情緒激動時,可致肝氣或肝陽升動太過,氣血失調,臟腑功能紊亂,從而發生疾病。同樣,若心情抑郁,導致肝氣郁結也會發生疾病。所以,注重調暢情志,保持心情愉悅,切忌情懷憂郁,憤然惱怒,也是立春養生的一大關鍵。
飲食:
立春時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可多食酸收的食物。中醫理論認為,酸味入肝,甜味入脾,春季乃肝旺之時,如果過食酸味,會使肝氣過旺,肝木克脾土,容易損傷脾胃,因此要顧護脾胃,在飲食方面,適當減少酸味食物,增加甜味食物,能增強脾胃的功能,防止過旺之肝氣的侵犯。
專家還推薦幾個立春宜食的食物:
1.紅棗。人們在春天里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2.蜂蜜。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
3.春芽。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等。
4.韭菜。春季需要養陽氣,而以韭菜最宜,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
5.春筍。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作為美味佳肴,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說。
6.櫻桃。櫻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其性溫,味甘微酸,具有補中益氣,調中益顏,健脾開胃的功效,此外春食櫻桃還可以發汗、益氣、祛風及透疹。
7.菠菜。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
8.蔥、姜、蒜。它們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可增進食欲、助春陽,同時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
運動:
立春后陽氣生發,當順應時節,增加戶外活動,積極與大自然相適應。春季戶外活動應緩和、保暖,以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功法或春游、放風箏、散步、慢跑等不劇烈的活動為宜,做到形勞而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