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遠基金董事總經理趙楓展望2023年,對于未來市場持樂觀態度。目前我們能夠感受到“政策底”已見,“基本面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睿遠基金董事總經理 趙楓
展望2023年,對于未來市場持樂觀態度。目前我們能夠感受到“政策底”已見,“基本面底”可能還需要兩三個季度,市場仍可能震蕩反復尋底,港股估值已處于歷史低位水平,未來兩年或是表現最好的中概資產,甚至可能會優于A股。
當前需要關注市場的一些核心變量,主要包括防疫政策優化后的經濟活動變化,對互聯網、房地產等行業的監管政策變化,以及美元加息、海外需求等要素以及相對的風險點。
行業方面,傳統行業,周期行業包括消費品、互聯網等存在盈利和估值修復機會,未來一年的表現可能會更好,但長期看因為需求放緩而存在壓力。新興行業短期或未來兩三年都面臨著供給大幅增長的情況,但是盈利能力會受到挑戰。如果供求關系重新得到平衡,估值又回到合理水平,將提供不錯的投資時點,但時點何時出現,還需要具體觀察。
從相對長期的角度,按照偏保守的前提假設去做DCF模型測算,結合目前的市場估值,如果未來到2035年中國人均GDP能夠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那么按照DCF模型測算理論上權益資產大概能夠提供接近年均10%的復合投資回報,這是市場給予我們的貝塔。對比其他大類資產,這是一個具備相當吸引力的資產品類。
在貝塔之上,我們如何盡可能獲取阿爾法?企業基本面的改變遠慢于政策和市場情緒,在經濟下行過程中,具備優秀商業模式和高競爭壁壘企業表現出了足夠的韌性。優秀企業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具備了足夠寬和深的護城河,使得其經營的業務可以長期獲得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回報。當然,絕大部分的護城河不是永久的,需要企業通過持續地投入維持和不斷加強其競爭優勢。
從企業層面看,每一次行業的困境都是優秀企業提升競爭力和市場份額的機會,行業內管理不善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龍頭企業憑借優秀的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其在產品、服務、成本等各個方面的優勢,從而為需求復蘇后的增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