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俗講究在冬至節后的一百零五天古每逢清明節的前一天,晉中一帶的老百姓家家戶戶不生火,不做飯,這一天吃冷食,當地人把這一天稱作“寒食節
(相關資料圖)
最近小編看到大家都在討論寒食節是什么意思?_寒食節相關的事情,對此呢小編也是非常的感應興趣,那么這件事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具體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關于寒食節是什么意思?_寒食節事件的相關信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俗講究在冬至節后的一百零五天 古每逢清明節的前一天,晉中一帶的老百姓家家戶戶不生火,不做飯,這一天吃冷食,當地人把這一天稱作“寒食節”。
2、寒食節,已經延傳了二千多年。
3、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做了晉國的國君,成了晉文公。
4、在他分封大臣時,竟把“割股奉君”的老臣介子推給遺忘了。
5、當派人去請介子推時,介子推已經背著老母親躲到當時的鄔縣綿山上隱居起來。
6、重耳于是下令焚山,企圖逼介子推母子出山,但事與愿違,介子推至死不出山,與其老母抱著一棵樹死于林中。
7、晉文公懊悔不已,即把綿山改為介山,鄔縣改為介休縣,而且把放火燒死介子推的那一天,即清明節的前一天,定為“寒食節”。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