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消費券須兼顧老年人
(資料圖)
晏秋秋
從去年至今,不斷有老年人反映,發放免費消費券,采取的是線上模式,而很多老人不太會用智能手機,被二維碼所困,更在使用環節遇到不少問題。
對于這類問題,我的態度一向明確,那就是必須兼顧老年人。
企業發放免費消費券是市場行為,但應意識到老年人,尤其是上海的老年人,是此類實體消費的主力軍之一。如果是全市范圍內發放,那么更應該讓不擅長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也享受到這樣的民生福利。
我注意到,許多消費券的發放細則中有這么一條:老年人如果想參加,可以請家人或社區幫忙。說實話,這一條大概率是落空的。因為不管是抽獎、查詢環節,還是最終的使用環節,對不會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來說,都是比較復雜的。如果要全程求助,那就不僅僅是求助一次,而是至少要求助三次。
很多上海的老年人唯恐麻煩他人,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開口求助。所以,要想讓老年人求助數次來參加活動,那就等于將他們拒之門外。
許多年輕人,或者能夠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常常對此表示不理解:“為什么自己不去學呢?”我覺得這樣的想法和“何不食肉糜”頗為接近,有一點不接地氣。
時代前行,總會有一些人到站下車,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是因為這是發展的結果。現在對“不會用智能手機”發出嘲諷的人,總有一天,你也會在元宇宙、人工智能或更先進的事物面前無所適從。到那個時候,你就會覺得,現在應該更加友善、換位思考。
不知道會不會有這樣一場發放免費消費券的活動,只針對60歲及以上、超過戶籍總人口三分之一的上海老人,通過電話或現場報名,抽簽活動直播,發放實體券,使用時出示本人身份證。或許,這樣的發放形式更麻煩,商業效果也未必更好,但它體現的是一種公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城市文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