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2023年4月25日/美通社/--以下全文由e-works楊培孫亞婷報道:21世紀初,我國組織實施了"制造業信息化關
寧波2023年4月25日/美通社/ --以下全文由e-works楊培 孫亞婷報道:
21世紀初,我國組織實施了"制造業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工程"重大項目,旨在推動制造企業實現產品研發設計信息化、生產管理信息化、企業管理信息化,以及業務流程和組織再造,提升我國制造業企業的競爭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0年以后,隨著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國制造業進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階段,也即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來持續推動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當前,我國正在深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加快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步伐,推動制造強國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事實上,中之杰即是在國家大力推進制造業信息化的號角聲中應運而生,同時緊隨產業變革風向,持續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據中之杰CEO蘇玉軍介紹,在制造業變革的浪潮之下,成立于2007年的中之杰,經歷了從軟件服務到云服務再到數字化服務的三大發展階段。
2007年到2013年,是中之杰以ERP服務為主的戰略1.0 階段。在這一階段,中之杰作為SAP金牌合作伙伴,基于SAP ERP產品為制造業提供專業的信息化咨詢、實施與運維服務,助力企業提升經營管理信息化水平。
2013年到2018年,中之杰進入以云服務為主的戰略2.0階段。在這一階段,中之杰不僅聯合SAP在中國區率先推出基于SAP HANA的中小企業云服務平臺;也推出自研的中小企業云制造平臺"一云通"及德沃克智造(D-Work),成立公有云服務團隊,為客戶提供完善的公有云解決方案;此外也積極謀求"互聯網+"的創新發展,相繼與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在云服務領域展開全面、積極的合作。
2018年至今,是中之杰已經以精益數字化為核心的戰略3.0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之杰轉型成為離散制造精益數字化轉型落地專家,致力于以自有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及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開啟新一代精益數字化制造模式,幫助離散制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引領數字化生態建設。
聚焦離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難點,深耕精益數字化
蘇總指出,當前離散制造業正在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根本目的在于降本、提質、增效,然而在推進過程中卻難點重重。這具體包括:生產制造的高度離散化、現場管理的復雜性,導致工廠車間難以對訂單執行、生產進度等進行實時、透明的管控;由于無法準確跟蹤物料狀態,導致庫存周轉率低,物料積壓嚴重,既占用了倉庫空間,也占用了企業大量資金,由此產生巨大浪費,對企業現金流及管理運作帶來嚴重影響;由于生產工藝與工序相對復雜,人工交互多,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要素和事件無法關聯在一起,數據也不準確,一旦發生質量問題,根本無從追溯;異構設備及系統數據集成困難,難以開展對設備狀態的實時感知與監測、故障診斷與維護等。
在中之杰看來,離散制造業要想破解這些難題與挑戰,真正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的目標,必須要以精益數字化為核心,實現精益和數字化深度融合與相互賦能。如果只是單純地進行數字化,并不能達成目標。
這是因為,精益思想和方法論會快速地使傳統企業在存量上降本增效,在增量上擴大市場的競爭力和份額。精益對生產中的過度生產、等待、運輸、過度加工、庫存、缺陷返工、動作浪費進行了聚焦,并提出了諸多的方法予以消除,這些與生產制造單元的經營目標緊密相關。時至今日,精益仍然是提高生產車間效率的最有力的工具。而數字技術可以使精益的成果即時固化和標準化,在加速存量改善和放大增量提升效果的同時,讓精益的改善形成機制,并且連續迭代、持續優化,最終實現精益成效的最大化。
對于離散制造業而言,精益數字化是數字化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將企業實施的精益思想與模式,應用于數字化支撐的生產活動中的各個環節中。精益數字化的目標是全面消除各種浪費,盡可能地實現高質量、低成本、低資源消耗,并以盡可能短的時間進行生產運輸交貨。推進精益數字化轉型,是離散制造業從傳統制造跨越到數字制造的關鍵路徑。
然而,實現精益數字化轉型,依賴于方法論和工具,二者缺一不可。為此,中之杰結合基于十多年來深耕離散制造業的知識沉淀和經驗積累,以精益Lean + Know-How + IT的融合為核心,自主研發打造了德沃克智造(D-Work),幫助離散制造業實現從原材料卸貨到成品出庫的全局柔性智能化生產。
"一轉、雙改、雙模"創新技術,打造未來智造工廠的"神經中樞"
德沃克智造定位于未來智造工廠內連接頂層“訂單大腦”與底層生產“手腳執行”的數字化神經中樞,在核心理念、細節功能和關鍵創新上,與傳統MES都有很大區別。
從核心理念來看,市面上的MES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以"單"為核心,它以記賬類軟件為主,聚焦于需要完成的單據,主要關注訂單達成率。這類MES采用的是任務驅動(單據)、自上而下的方式,即從上層ERP接收生產計劃和訂單,然后按照生產單元進行派工和生產,是以管理效率為價值導向。另一類是以"機"為核心,以數采的硬件為主,聚焦于能進行生產加工的機器,主要關注設備OEE。這類MES采用的是機器驅動、自下而上的方式,即通過將生產現場底層的各種機器和設備進行聯網、數采和分析,是以加工效率為價值導向。這兩類MES的不足是無法實現物、單、機合一,數據與現場之間依然佇立著一道隱形壁壘;需要個性化實施以及高水平的使用者配合。
還有一類是以"物"為核心,聚焦于所加工的"物",以精益的方式對"物"進行管控,德沃克智造即是典型代表。它采用對象驅動的方式,聚焦現場、現物、現實"三現主義",以全局效率為價值導向,實現全要素、全過程數字化覆蓋,讓數據隨"物"自動流動。這類MES以軟硬件一體化為手段,可標準化實施,且對使用者的能力要求低。
在細節功能上,傳統MES所具有的功能,德沃克智造全都具備,包括計劃管理、生產執行、物料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數據智能等。而且,由于德沃克智造會對全要素、全過程進行數字化改造,也新增了自動物流、自動派工、智能分揀、自動放行等數智化功能。蘇總表示,德沃克智造實際上是一套兼具MES、WMS、APS、QMS、TPS等系統功能的完整的精益數字化系統。它從設計之初就是為了解決離散制造現場內物流的全場景問題,實現從原材料卸貨到成品出庫全過程的精益數字化管控。
在關鍵創新上,德沃克智造聚焦離散制造本質,通過"雙模驅動"和"精益融合",讓生產要素從一個無感知的對象,轉變為有感知的活體,實現生產要素的高效自組織,以及感知、決策及執行的高效閉環,從而實現全局效率最優。
區別于傳統MES方案以工單連接物料和設備,高度依賴工人創建/處理工單任務、按批次盤點在制品報工等,帶來人工介入的不確定性與額外成本,德沃克智造另辟"去單據化"新思路,通過電子化周轉箱+虛擬工位的"雙模改造"實現對象驅動,不僅直連物料和設備,排除"人"的干擾并實時跟蹤生產現場的狀態,實現物、單合一;更重要的是,融合精益理念和方法論,聚焦過程(現場、現物、現實),利用物的流轉(裝載料的托盤或周轉箱)與加工(工位),實現制造數據的聚合、周轉、協同,形成感知、決策及執行的高效閉環,破解離散制造的不確定性及復雜性難題,實現精益數字化生產方式,塑造離散制造業新的核心競爭力。
蘇總強調,未來的智能制造一定會走向全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工廠。德沃克智造作為承擔生產指揮、控制和協同任務的工廠"智慧大腦",也一定要與底層的自動化設備及系統對接。當前,離散制造現場普遍采用托盤或周轉箱等載具實現物料的流轉。而且,自動化系統廠商也是以托盤或周轉箱等為對象進行離散制造現場的物料流轉的標準化、自動化改造。德沃克智造以"物"為核心,實際上是抓住了離散制造現場管理的源頭和關鍵,并且也能天然地協同和對接自動化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便于德沃克智造與其它數字化系統集成,中之杰還開發了應用互聯平臺"千軟通"。千軟通作為低代碼的中間件平臺,只需通過配置的方式,如調整某些字段、接口等,即可與用友、金蝶、鼎捷、SAP等主流廠商旗下產品打通和集成,實現多種異構數據源一鍵接入,幫助企業快速實現數據通道。而且,除了異構軟件的集成與打通,千軟通當前還致力于IoT設備互聯,將制造現場的工位機、PDA、攝像頭等也納入進來,實現上連應用、下連設備,提供可視化、多功能性和完全控制來支持企業的業務目標。
"我們要做國產工業軟件的頭牌。未來在國產工業軟件這一賽道上,如果牌桌上有幾張牌,那么我們一定能拿到其中一張",蘇總對中之杰躋身國產工業軟件第一梯隊充滿信心。我們期待,未來中之杰能夠堅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持續創新和打磨產品,深耕并拓展垂直細分行業,以助力更多離散制造企業的精益數字化轉型落地,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升級躍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