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加氫站的數量正在穩步提升加油站開始布局加氫業務氫的儲運,是一直制約國內氫能發展的難題。我國可再生
國內加氫站的數量正在穩步提升
(資料圖)
加油站開始布局加氫業務
氫的儲運,是一直制約國內氫能發展的難題。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是綠氫制備的前提條件。但風電光伏資源大多集中在西北地區,要把大量綠氫運輸出來就需要氫管道的建設?!拔鳉鋿|送”輸氫管道示范工程是我國首條跨省區、大規模、長距離的純氫輸送管道。管道建成后,將滿足京津冀地區的用氫需求。西氫東送”管道項目已經啟動,這將推動綠氫的大規模應用。氫能儲運環節成本的下降,也在帶動基礎設施領域的建設。目前國內加氫站的數量正在穩步提升,不少加油站也開始布局加氫業務,國內“氫能走廊”已經初見雛形。
氫能有無污染、效率高、可再生等優點,在交通運輸化工和儲能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目前,全國尚未出臺統一的加氫站經營管理具體辦法?,F場,一輛廂式貨車駛入加氫站,10分鐘左右便加滿氫氣。司機介紹,一臺采用氫能源的物流輕卡,加滿10公斤氫氣,可行駛350—400公里。
為助推氫能產業發展,今年2月,武漢出臺《燃氣經營許可(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審批工作指南》,明確汽車加氫站經營許可證類型、審批程序,為汽車加氫站審批工作提供政策保障。目前,武漢市共有汽車加氫站12座,其中8座已建成、4座在建,此前只能在園區內部開展加氫服務。
自1月28日新年復工復產以來,至少有16個省份進行了氫能產業項目的交付投運。去年,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頂層設計的春風,催動多地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專項規劃。
去年12月底,《福建省氫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印發,提出到2025年,培育20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企業,氫能產業核心裝備及關鍵零部件基本實現本地制造,實現產值500億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行動計劃提出2025年建成40座以上各種類型加氫站。作為氫能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加氫站的布局和數量決定了氫能產業終端應用的未來發展規模和滲透程度。截至2022年底,國內共建成投運加氫站274座,但我省在加氫站投運方面,尚未取得零的突破。
2023加氫站市場現狀及前景分析
加氫站,是為燃料電池汽車充裝氫氣燃料的專門場所,氫氣經氫氣壓縮增壓后,在高壓儲罐內儲存,然后通過氫氣加注機為燃料電池汽車加注氫氣。在實際燃料電池汽車加注氫氣的過程中,氫氣加注時間一般控制在3-5分鐘內。
加氫站是指給燃料電池汽車提供氫氣的燃氣站,是氫燃料電池車能夠更好推廣、應用的保證,也是氫氣儲運中重要的環節。隨著氫能及氫燃料電池車的廣泛應用,未來加氫站產業將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我國致力于發展可再生能源,鼓勵新能源應用。尤其是“十四五”期間,我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致力于加快儲能、氫能發展。隨著氫能產業不斷提速,相關數據更新已經跟不上產業發展的腳步。
加氫站作為給燃料電池汽車提供氫氣的基礎設施,隨著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以及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央企的入局持續加速,國內加氫站數量明顯增加。
中國加氫站建設,從2006年北京開始,到上海,再到廣東,之后逐步蔓延到遼寧、江蘇、湖北、山東等其他地區。從區域分布看,當前我國加氫站具有一定區域集中性。加氫站建設沒有出現高度集中現象,而是多地開花。中國各省、直轄市建設加氫站數量,廣東省以50座數量穩居全國第一,山東28座數量全國第二,江蘇、浙江均為21座,位居全國第三。
我國現運營的加氫站主要集中在江蘇、山東、上海、江蘇等四個省市,加氫站數量占比超過50%。結合我國氫能產業整體布局來看,東部區域氫能利用產業主要集中在山東、江蘇和上海,該地區也是我國最早進行燃料電池研發與示范的地區;南部地區主要以江蘇佛山和云浮為首,依托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規模示范,該地氫能產業鏈逐步完善。國內制氫企業分布也明顯呈現出東部沿海多內陸少,北京、山東、江蘇、上海和江蘇氫氣產量占全國制氫總量超過60%。
從氫氣售價成本結構來看,主要由氫氣原材料、氫氣的生產運輸固定成本及可變成本、加氫站可變成本以及加氫站維護、儲壓器、壓縮機等幾個部分組成。涉及到氫氣的制備和儲運的成本占比達70%,其中氫氣原材料占比50%、氫氣生產運輸固定成本占比17%,氫氣生產運輸可變成本占比3%。
加氫站主要設備依靠進口,外供氫的高壓氣氫加氫站建設成本中,除去土建,設備費用,占據最大比例的主要是壓縮機、儲氫罐、加氫和冷卻設備。其中,壓縮機占比最大,達32%。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加氫站行業發展規劃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分析
加氫站產業是從氫氣生產、儲運到應用的龐大產業鏈,不僅在于氫燃料電池汽車交通運輸的能源,而且在大規模儲能、綠色化工原料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規劃中明確了氫能的戰略定位,指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據國家能源局統計,目前已有30余個省區市在其“十四五”規劃中提及氫能發展,根據各地規劃目標:到2025年全國將建成加氫站超1000座,推廣氫燃料車5.5萬輛。
以上海為例,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2022年5月聯合印發《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按照規劃,到2025年上海計劃建設各類加氫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發平臺,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突破1萬輛,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數據顯示,到2025年,我國計劃燃料電池汽車規模達到5萬輛,建成加氫站至少300座。到2030年建成加氫站1000座。
預測至2030年全球氫氣銷售價格將為23-28元/千克,加氫站建站成本為900-1200萬元,加氫站產業規模將達到2.4-3.0萬億元。而我國到2025年加氫站產業市場規模將為120-150億元;到2030-2035年加氫站市場規模將達到600-800億元,如果再加上加氫站運營成本以及產業發展的溢出效應,整個產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千億元。
加氫站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加氫站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加氫站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關于加氫站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加氫站行業發展規劃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