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在江西省樟樹市海通公司4000型瀝青拌合站操作控制室內,隨著操作員按下生產啟動按鈕,操作室電腦
4月14日,在江西省樟樹市海通公司4000型瀝青拌合站操作控制室內,隨著操作員按下生產啟動按鈕,操作室電腦屏幕上各個指示燈由紅變綠,車間里發動機馬達聲隆隆響起,深灰色碎石從冷料倉到熱料倉,在充分拌合后,一輛輛裝滿黑瑩瑩的瀝青混合料運輸車緩緩駛出,樟樹市最大的集瀝青拌合、瀝青深加工為一體的瀝青綜合生產線正式投產“滿月”,投產首月即實現了零故障、零殘次、滿負荷運轉,同時也標志著海通公司生產邁入快車道。
統籌謀劃,戰略部署擲地有聲
按照樟樹市統一安排部署,樟樹市國投集團和宜春公路局合資成立的國有企業——海通公司(全稱樟樹市海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服務工程建設及公路工程監理,目前供材種類主要有瀝青、瀝青混合料、水泥穩定碎石等。項目占地面積66畝,總投資5000萬元,產能每年可達40萬噸瀝青混凝土。海通公司瀝青混凝土拌合站依托樟樹市豐富的砂石資源,在完善樟樹市工業產業鏈的基礎上,進一步保證了樟樹市在建大型基礎項目建設原材料供給,實現原材料自給自足,加快該市一系列重大項目建設步伐。
【資料圖】
2022年12月8日,在國投集團黨委研究和各方支持下,以“支部推選+公開競聘”形式,完成了海通班子選拔考察。鄒云龍競選為董事長,海通公司管理團隊正式組建。
搶抓工期,項目建設高效推進
“工期再短,也不能影響建設質量;時間再緊,也不能忽視安全生產。”這是國投集團主要負責人蔣映紅常常提醒大家的一句話。為提高建設效率、調度解決問題,市掛點領導劉兌銀、何林仔與集團黨委班子多次到現場調研了解實際困難、推進項目建設。海通公司團隊直接把辦公室“搬”到了工地現場,與建設單位協調細化周計劃、日計劃、時計劃,同時調整施工方案,安排流水施工與穿插施工同步進行,有效利用空間和時間。
在設備調試階段,重油點火問題一直困擾著海通技術團隊。重油系統管路位于油系統的最末端,導致重油在加熱循環過程中,爐前油系統管路溫度達不到設計要求,總是過高或過低造成點火困難,雖然每次勉強能成功點燃,但是嘗試次數多,不僅遲滯了生產速率,大大縮短設備使用壽命,還無形中增加了用油成本。為了解決這個“攔路虎”,初步調試當天,鄒云龍便帶著技術團隊主動去周邊參觀學習。通過技術交流研判,快馬加鞭制定技術解決方案。通過在重油系統管路內增加一個分支管路,分支管路上安裝蝶閥開關及高溫測量計。重油在加熱循環后,打開分支管路上的蝶閥,根據觀察高溫測量計溫度和重油液化狀態,多重保障協助技術員確定重油點火時機,最終攻破了這個技術難題。
面對緊湊工期,海通公司團隊全體成員鼓足“起步晚更要賣力”的拼勁,克服春節放假縮短工期和雨季施工的不利因素,抓建設、搶時間、盯質量,最終花費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完成整個瀝青拌合站的建設與調試投產。
強化保障,服務重大項目建設
投產以來,海通公司始終把重點項目擺在突出位置加以推進,落實好“幫管服”管家制度,對重點項目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務,緊緊扭住“重大項目”穩經濟關鍵,以奮斗作筆、以實干落墨,不斷破難題闖難關,全力推動項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見效。
在國道G533改建項目的現場,瀝青冒著滾滾青煙,各類施工運輸車輛往來穿梭,一臺攤鋪機勻速前進,滿載瀝青料的運輸車在排隊等候倒料,雙鋼輪壓路機、膠輪壓路機對攤鋪路面進行組合碾壓,施工人員也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作業。為順利完成攤鋪任務,海通公司科學籌劃、精心組織,對混合料配合比、拌和時間、運輸方式、接縫處理等施工技術要點進行技術交底。海通公司不僅承擔著G533牛石背段10公里一級公路改建工程建設,還承擔樟樹市鹽城大道9公里道路升級改造項目,樟樹市濱江新城內新建八條市政道路等重點項目工程任務。
“采用國內先進的新型環保設備,配備了專業的生產技術團隊,產能每年可達 40 萬噸瀝青混凝土,供應能力可輻射周邊100Km范圍,滿足樟樹全市的市政、公路、室外道路及舊路提升改造等項目瀝青混凝土的供應。”海通公司副總經理傅文強介紹。
“從抓建設,到統生產,一關又一關,我們在今后的生產中肯定也會有新的考驗。”鄒云龍總結道,“但我相信,在集團黨委的領導下,大家團結一心、拼搏進取,克難自有方向、攻堅終有成果。”(余聰、傅文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