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格局重構業內共探酒業如何覓機遇尋突破
近年來,全球經濟在抗通脹、防衰退、促增長間艱難平衡。在此背景下,白酒行業也經歷著變革,酒業格局重構,進入新的拐點期。如何在新世界、新紀元中謀求發展,是行業內外共同探索的命題。4月9日,藍鯨財經創新未來大會——“酒業市場重構,覓機遇、尋突破”在四川成都舉行。
(相關資料圖)
本次峰會由上海報業集團、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為指導單位,藍鯨財經主辦,界面新聞、財聯社協辦。
會議匯聚了強大的嘉賓陣容,云集了上百位行業知名人士、著名企業家和主流媒體現場互動和討論,共同探討酒水行業未來的趨勢與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全國釀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5427.5萬千升,同比增長0.8%。主要經濟效益匯總的規上企業1756家,其中虧損企業356個,企業虧損面為20.3%,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9509億元,同比增長9.1%,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491.5億元,同比增長27.4%。虧損企業累計虧損45.4億元,同比下降7.8%。
其中,2022年相比2019年白酒產業銷售收入累計增長5%,利潤增長71%,這充分說明了國內白酒行業的韌性和長周期性。
從2022年白酒上市公司的年報來看,白酒行業穩中向好的根本趨勢沒有改變,白酒產業依然具有穩定的長期投資價值。
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在發言中指出,我國現在擁有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消費潛力巨大,雖然在疫情中傳統的渠道模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但同時也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習慣,連鎖化+數字化成為酒類流通的一個大趨勢,也成為傳統渠道逆勢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
何繼紅認為,酒類流通行業應該關注三大轉型方向,首先是全面融入數字化產業鏈,打造數字營銷新模式;二是加速推動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構建起“線上+線下、客戶+賬戶、數據+生態、體驗+口碑”的新零售模式;三是要建立具有更為廣泛共同利益基礎的新型廠商關系。
站在產業調整的新起點,白酒的挑戰和機遇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何勇指出,要從新消費、新渠道、新世界和新體驗來進行探索。
何勇認為,新消費意味著新增量,新增量的前提是增量思維,從渠道建設、消費訴求、場景體驗、服務質量等每一個環節尋找增量的可能性,找出與別人的差距,尋求下一個新的增長點。其次,伴隨著新零售,新渠道不斷地涌現,酒業要敞開懷抱對待和接納科技與時代進步帶來的新衍生工具,從而助力酒類銷售。第三,新世界,數千年的溫飽時代已經成為歷史,追求精神享受和個性彰顯的時代才剛剛到來,今天這個時代是沒有任何歷史經驗可以借鑒的、全新的時代,酒類的主要消費人群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此外,就新體驗方面來看,中國的酒類消費市場分為以自我享受型和社交分享型兩個類別,未來悅己型消費類別將成為時代重塑之下酒類消費新體驗中重要的一點。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秦書堯指出,白酒行業從過去的產業集中模式化發展步入了產區化模式發展,這是酒類產業歷史性飛躍。產區化發展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具有支柱性,政府給予了充分的支持和重視,保障產區高質量持續性發展就是發展一方、造福一方。同時,對產區產能良性發展構成了基本面的紅利,決定了產區化發展的長期性和領先性。
秦書堯認為,白酒產能的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高效率、高標準的產能正在逐步淘汰低效率、低水平的產能,從而完全產業結構升級,白酒生產水平、質量水平將躍升至空前高度。同時,名酒頭部企業發展優勢將持續放大,導致下沉市場、存量市場的生態產生變化,從而改變地方性品牌的生存方式,這使得白酒發展持續向名酒和頭部企業集中,行業增量基本由名酒完成。
“此外,國資加快進入酒業的速度,對酒行業是重要利好,除了直接助推酒業產區的發展,對于長周期發展的白酒產業更是一道保險。”秦書堯如是認為。
在圓桌論壇環節,潮飲薈(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殷凱,北京中海建國酒業創始人蓋樹沅,谷小酒董事長、CEO劉飛,酒仙集團高級合伙人路彥坤,水井坊公共關系事務副總經理洪宗華共同探討了如何洞悉時勢、抓住商機,并對中國酒業發展作出了預測。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酒業處于長期持續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資本市場的關注提升,政策戰略的利好,以及數字化科技的進步等都將推動中國酒業穩步發展。(記者章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