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里育出新品種“軟黃金”
(資料圖)
原標題:揭陽惠來:海水里育出新品種“軟黃金”
作為“惠來五寶”之一,惠來縣鮑魚養殖已有30多年歷史,是廣東省最大的鮑魚生產基地,國內重要的鮑苗生產基地。近年來,惠來縣積極推進產學研聯動,推動鮑魚新品種研發,延伸鮑魚產業價值鏈條。春日里,一批新培育的“軟黃金”正在濕潤的海風中茁壯生長。
4月2日,記者在惠來縣華深水產養殖基地見到,養殖池內整齊分布著黑色養殖板,從海上引入的海水源源不斷地流入池中,不喜光線的鮑魚種苗正在養殖板下緩慢蠕動著。
拿起養殖板,可見翠綠色的鮑魚種苗已長到2-3厘米大小。“這是我們最新研發生產的黃金鮑。”惠來縣華深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華生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通過不斷改良技術,研發出最新的黃金鮑品種,又稱“綠盤鮑”,相比傳統的皺紋盤鮑,這個品種具有成活率高、產量高、品質好等優勢。他介紹,從種苗到成品鮑總共需要經過3年的時間,養到1斤多的成品鮑品質最佳。
據介紹,惠來縣華深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占地面積100畝,年產成品鮑魚100多噸,石斑魚20噸,繁育優質鮑魚種苗5000多萬粒,年產值3350多萬元,成品鮑魚銷往廣州、深圳等地。
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強科研經費投入,成立了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強化新產品與預制菜的研發生產。通過數字化技術升級,實現了對養殖池的遠程監控,公司將監控數據傳輸到手機App上,水溫、含氧度、酸堿度等數據可以隨時查看并自動預警,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據了解,惠來縣海域夏季有兩個月的低水溫洋流,冬暖夏涼,得天獨厚的優良海區環境很適合鮑苗培育,全縣現有鮑魚養殖場170多家,養殖水體128萬立方米,年產成品鮑魚2000多噸,鮑苗40多億粒,鮑苗產量占全省90%,產值約15億元,為當地海水養殖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惠來縣積極推進產學研聯動,推動鮑魚新品種研發,并積極打造云上平臺,將惠來特色農產品推向“云端”、推向國際,助力鮑魚養殖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張曉宜 通訊員 蔡永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