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LED黯然離場中國企業成印刷OLED最大希望
3月27日,日本OLED顯示面板制造商JOLED宣布,公司已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啟動“民事再生”破產重整程序。此外,JOLED還宣布退出OLED面板產品制造與銷售業務,關閉位于日本石川縣能美市和千葉縣茂原市的印刷OLED面板生產基地。
【資料圖】
產業界認為,日本JOLED退出后,中國企業將成為印刷OLED面板量產商業化的最大希望。從面板廠商和供應鏈上下游的消息來看,目前,我國企業在工藝技術和材料裝備等關鍵生產環節已經逐步成熟,印刷OLED面板產業化序幕即將開啟。
JOLED黯然離場
近兩年,JOLED經營困難的消息時有傳出。產業鏈消息人士曾經透露,去年JOLED就已經遭遇財務危機,如果沒有新的資金注入,或將面臨倒閉。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5年的JOLED公司,由索尼和松下兩家日本巨頭的OLED面板部門合并而來,被視為日本OLED面板產業振興的希望。
在OLED面板生產工藝的選擇上,JOLED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不同于韓國廠商主推的蒸鍍式制造工藝,JOLED選擇另辟蹊徑,研發生產成本更低的印刷式OLED面板,以此對韓國蒸鍍式OLED面板的“壟斷”地位發起挑戰。
經過多年探索和積累,2021年年初,JOLED公司的5.5代印刷OLED產線終于進入量產出貨階段,這對于持續投入印刷OLED面板研發的JOLED來說是一道曙光。如果印刷OLED面板良率能夠提高并成功量產,JOLED就可以借此機會獲得新融資,公司運營步入正軌也指日可待。然而,JOLED卻遲遲無法實現穩定的印刷OLED面板生產。
產業界認為,JOLED的退出并不令人意外。“目前JOLED的印刷OLED面板生產良率并不高。”一位產業界人士向《中國電子報》記者透露,雖然JOLED的印刷生產段設備穩定,良率超過95%,但其背板段良率低導致面板產量提升困難,印刷OLED面板低成本的優勢也無法體現。這就導致JOLED無力承接下游企業的大訂單,公司漸漸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事實上,印刷OLED面板的研發投入和固定攤銷成本較大,如果沒有持續的外部資金支持,生產制造企業很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
早在2020年,為了推進印刷OLED面板生產技術研發,中國面板廠商TCL華星光電就曾與JOLED簽訂技術戰略合作協議并向其投資300億日元,JOLED的財務困境得以暫時緩解。JOLED的大股東——日本INCJ(原產業革新機構)隨后也為JOLED注資1380億日元,幫助其擺脫困境。不過,截至目前,JOLED仍有大約33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的負債。
據悉,JOLED原計劃在2023年將更高亮度和更高驅動速度的印刷OLED面板推向市場,在2024年推出柔性印刷OLED面板。然而,JOLED卻沒有實現自己制訂的這一計劃。
中國企業成為最大希望
產業界人士認為,日本JOLED退出后,中國企業將成為印刷OLED面板實現量產商業化的最大希望。
記者采訪了多位顯示產業專家,他們都看好印刷OLED面板產業的發展前景,并表示中國企業要緊抓機遇、加快印刷OLED面板產業化進程。
“JOLED由于自身的經營原因申請清算一事,對我國印刷顯示產業發展利大于弊。”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新清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JOLED在投資、細分市場定位、工藝路線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今JOLED的退出,恰是我國顯示企業發展印刷OLED顯示技術的新機遇。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則強調,我國印刷顯示產業鏈這幾年進步顯著,我國有能力抓住此次機遇,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率先實現印刷顯示產業化。
記者了解到,中國在印刷OLED面板領域起步較早。2012年,我國顯示面板龍頭企業京東方推出了17英寸印刷OLED顯示屏。2014年,TCL華星聯合天馬微電子等國內顯示企業成立了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華”),深度參與開發印刷OLED面板。
經過十年積累,如今顯示企業在印刷OLED面板領域取得了不少進展。其中,京東方技術儲備較為扎實;TCL通過成立廣東省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入股JOLED、投資產線等舉措,成為該領域的領軍者。
2021年,TCL華星宣布擬論證建設一條月加工約6萬片的8.5代柔性可卷繞OLED面板生產線(t8項目),中國有望誕生全球首條高世代印刷OLED面板生產線。2022年1月,依托京東方建設的新型顯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制出了全球首款全印刷工藝制備的5英寸、14英寸QLED顯示樣機,有望將印刷顯示推向進階的電致發光領域。2023年2月,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出資8000萬元支持該中心能力建設配套項目,初步實現高分辨率大尺寸印刷OLED面板和柔性可卷繞OLED樣機制備能力。
SID中國區總裁嚴群表示,印刷顯示技術、特別是印刷OLED技術一直是SID顯示技術鏈的重要部分,印刷OLED技術產業化的最新成果令人鼓舞,SID將積極推進印刷OLED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研究,進一步完善此技術并促成該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
清華大學張百哲教授表示,在推進印刷OLED顯示這種新型顯示技術產業化方面,中國企業應該牢牢抓緊機會,加快推進印刷OLED產業的量產化進程。
產業化序幕即將開啟
我國企業在工藝技術和材料裝備等關鍵生產環節已經逐步成熟,印刷OLED面板產業化序幕即將開啟。
從技術研發進程來看,福州大學平板顯示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郭太良介紹說,我國面板龍頭企業京東方和TCL華星在印刷TFT材料、印刷OLED發光材料及批量合成技術、功能薄膜打印技術、印刷量子點發光材料與墨水、量子點打印工藝、印刷OLED和QLED顯示屏樣機、8.5代印刷OLED顯示面板制造工程化技術等方面取得眾多成果。
從材料裝備方面來看,長期從事OLED材料研發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曹鏞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在印刷OLED背板、墨水材料、打印裝備和器件系統整合等方面,我國已經達到或接近國外印刷顯示的先進水平,甚至我國在局部技術方面還有所超越。我國逐漸形成了從上游材料、設備到面板模組生產、下游應用的完整產業鏈生態體系。
有關產業界人士透露,國內面板企業已完成了274PPI無混色、無缺陷的印刷樣品開發,良率和量產性已得到確認。同時,高精度打印技術也正在開發驗證中,預計明年印刷技術分辨率將突破300PPI,成為可覆蓋全尺寸面板產品的OLED技術。
另外,核心專利一直是我國顯示產業的發展短板。在采訪中,知識產權研究專家、東南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王保平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在國家科技和產業政策支持下,近十年來,我國在印刷OLED技術核心專利方面積累頗多,奠定了印刷OLED顯示產業的技術基礎。
此外,我國已經開始著手制定印刷顯示產業的相關標準。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郝亞斌曾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與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正在聯合制定相關行業標準,未來將增加印刷顯示行業標準的相關內容,以便推動我國印刷顯示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