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0日訊 (記者 蘇蘭)3月20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介紹“守國門、促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海關力量”有關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 2022年,海關截獲“異寵”等外來物種991種2012次,包括4厘米長的大螞蟻、10厘米長的大甲蟲、30多厘米長的大蜈蚣。今年海關總署將嚴格防范“異寵”等外來物種入侵,堅決打擊非法引進“異寵”入境的犯罪團伙。
海關總署辦公廳主任趙增連介紹,當前不少年輕人熱衷于養“異寵”,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異寵”寫入其中。這反映出“異寵”已經不是簡單的生活寵物,而是另有隱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這些“異寵”多是外來物種,它威脅生物的多樣性。一些“異寵”一旦發生逃逸或被遺棄到自然界,在沒有天敵的情形下會迅速繁殖擴散,威脅到本土生態系統。二是威脅農林牧漁生產安全。一些“異寵”一旦到了自然界,往往會對本土物種形成巨大威脅,甚至會導致本土生物種群急劇下降。三是威脅人民群眾健康安全。一些“異寵”有攻擊性,如網上看到的火蠑螈、野蠻收獲蟻,有的“異寵”甚至有劇毒,比如巨人蜈蚣、箭毒蛙,還有的“異寵”攜帶多種病菌,會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異寵’對國家生物安全是一個威脅,海關總署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攔截。”趙增連表示,海關總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嚴格防范“異寵”等外來物種入侵。一是加強口岸檢查,海關利用X光機、CT機等技術手段來防范“異寵”隨郵件入境。海關每天監管從境外寄來的郵件超過40多萬件;二是開展專項行動,連續開展如“國門綠盾”專項行動和跨境電商寄遞“異寵”綜合治理,堅決打掉非法引進“異寵”等外來物種的犯罪團伙;三是強化聯防聯控。對內加強部門合作,形成執法合力。對外加強源頭管控,壓實境外主管部門的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四是營造社會共治氛圍,沒有人購買,就不會有人售賣。海關綜合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持續加強對寄遞企業、進境旅客宣傳教育,千方百計強化民眾生物安全意識。
趙增連表示,下一步,海關將堅決貫徹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部署要求,加強口岸檢查,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堅決守牢國門關口。繼續加強政策解讀和宣傳教育,曝光典型案件,不斷提高社會公眾自覺保護生物安全的意識。
“希望通過媒體發出呼吁,守護生物安全,人人有責,人人可為。希望‘異寵’愛好者不要去購買非法引入的小動物,不要讓個人的喜愛變成對大自然的傷害。”趙增連最后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