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見證“睡城”變“綠城”
(資料圖)
◆夏清泉
十年前,在北京提及“睡城”,住在回龍觀與天通苑之間被稱為“回天地區”的85萬群眾都深有感觸,那里居住密、交通堵、環境差,大家形象地把這里稱為“睡城”。
十年后的今天,這里藍天常在、推窗見景、轉角有綠,正從沉睡之城蝶變為綠色之城、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昌平區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二分隊隊長趙爽,自2009年走上昌平區生態環境局執法崗位,歷任執法分隊職員、科員、副隊長、隊長職務。2013年以來,在多個執法崗位檢查企業近萬家(次),走訪群眾1000余人,參與查處環境違法行為492起,處理各類信訪舉報投訴3000余件。回顧這些年的執法工作和身邊的環境變化,他如數家珍,歷歷在目。
趙爽入職的頭幾年,那時候供暖以燃煤為主,工業企業的環境管理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那時還主要以剛性執法為主,警示大家重視環保工作,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趙爽和隊友們每天穿梭于“回天地區”的大街小巷、工業企業,被群眾稱為“環保衛士”。
當時一項艱巨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務是開展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回龍觀地區因歷史原因,燃煤設施尤其是中小型燃煤散戶數量巨大。針對這一情況,趙爽主動與回龍觀鎮對接,提出對商業燃煤設施開展聯合執法行動的建議。每天他和隊員們在城中村和街巷間穿行,一遍又一遍向群眾宣傳政策,一次又一次回答提問,一趟又一趟動員鍋爐單位主動改造,一回又一回奔走在為企業爭取政策的路上。遇到不理解的商戶,他總是耐心引導,安撫情緒。經過5年連續奮戰,在2017年北京市煤改清潔能源工作收官之年,圓滿完成了“回天地區”煤改清潔能源工作。
近年來,北京市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企業對生態環境工作越來越重視,環境管理水平也越來越高,環境執法工作也逐步向解難紓困、幫扶服務轉變,企業與市民遇到問題會主動向執法人員尋求幫助。環境執法領域也由最初的新能源改造、“散亂污”環境綜合整治,向產業結構升級、綠色低碳發展拓展。
趙爽先后協助中國商飛集團完成大飛機中段機艙結構應力實驗室危險廢物管理提標工作,指導北京地鐵17號線、中鋁集團研究院等一批國家和市重點建設項目開展施工場所揚塵管控工作,督促廣利福源再生資源回收市場有限公司、愛分類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再生資源危險廢物分揀及風險管控治理工作。
趙爽和他的隊友們也見證了“睡城”的綠色一天天增多。現如今,“回天地區”已建成了京都兒童醫院南公園、天通藝園、賀新公園、回龍觀街區公園等10個項目,公園綠地增加到629公頃,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遠超全市平均水平,實現“多點開花、出門見綠”,“睡城”煥發新的生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