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楊月季、云南英茂、繽紛園藝……花企“大佬”們要一起干件大事
我國的鮮花和盆花植物中,95%的主流商用品種都源自國外育種商。早期引種難度大,不僅需要高昂的品種權費用,引入的還都是國外淘汰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老品種。
(資料圖)
近年來,雖然情況有所改善,但新優品種費用高、最新品種被限制引入等,仍在持續影響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隨著國際化進程加快,品種權問題也會變得越發嚴峻和敏感。
為推動花卉育種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構建花卉新品種良好市場秩序,保護花卉育種人、育種企業及種植者的合法權益,更好地為花卉產業發展服務,2023年2月20日,由昆明楊月季園藝有限責任公司牽頭,聯合云南英茂花卉產業有限公司、昆明繽紛園藝有限公司、玉溪迪瑞特花卉有限公司、云南西露斯園藝有限公司、玫昂園藝科技(云南)有限公司、昆明虹之華園藝有限公司等,共同在云南昆明發起成立花卉新品種研發與保護聯盟(以下簡稱“聯盟”)。
聯盟將主要聚焦花卉新品種培育、引進和推廣,品種知識產權保護及權益維護,圍繞花卉新品種的育種、推廣,搭建集成創新、資源共享、技術共享、知識共享的互聯互通平臺,提升國內花卉育種行業的規范化、組織化、合法化及專業化程度。
育種,花卉產業發展的根基
2022年11月16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花卉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在主要任務上,提出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快花卉種業創新、優化產業布局結構、延長花卉產業鏈等12個方面內容,“育種”問題被擺在突出位置。
據統計,2021年云南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種近500個,引進新品種800余個,新優品種推廣種植面積逾5萬畝,自主培育的玫瑰、菊花、康乃馨、繡球新品種受到市場的青睞。
盡管成績斐然,但是種業發展仍是國內花卉產業短板,在技術、資金、人才、種質資源庫、市場土壤等方面,遠遠落后于國際水平。不僅花卉育種起步晚、發展慢,在品種的市場化運用及品種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
聯盟的成立,將為成員提供種質資源、育種技術、品種推廣等多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幫助育種者度過漫長的雜交和選育周期,加快育種和推廣進度。
比如在國內自育品種推廣轉化方面,昆明楊月季、云南英茂、繽紛園藝、昆明虹之華等聯盟成員,都有豐富的育種和推廣經驗,不少自育品種商業化推廣非常成功,是本土育種企業及種苗繁育企業中的優秀代表,同時也為行業積累了眾多寶貴經驗。
靠時間、金錢、資源、經驗堆積起來的隱形壁壘,對行業發展有重大參考意義。
維權,花卉產業持久的保障
近十年來,新品種是花卉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一方面,品種紅利突出,新品種為生產商帶來“超額利潤”,市場掀起追新熱潮。另一方面,隨著家庭園藝市場的興起,消費多元化倒逼品種多元化,更新品種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然而,野蠻生長的新品市場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首先,大量新品種涌入,部分種植商對新品種失去了判斷力,不了解品種特性就盲目種植,“賭”市場的成分增多,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其次,追新需求旺盛,私繁、盜繁現象叢生。花農找不到正版苗,有些品質出問題,有些則是一窩蜂地追風種植導致單品過量。
對品種商來講,失去的不僅是品種權保護費,更是持續育種研發費用、單品種的市場壽命,以及對單品種健康市場的把控。
聯盟的成立,將在品種權的保護及維權中發揮重要作用。聯盟由國內外花卉育種、種苗生產與銷售、花卉種植與銷售及育種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個人自愿組成,將通過團體的力量,以成員間的合作和資源整合,通過法律手段和聯盟影響力,努力構建花卉新品種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
比如迪瑞特花卉、西露斯園藝、玫昂園藝等國外知名企業,在品種的推廣和維權方面有豐富經驗,國內也可以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加快發展腳步。
2022年3月1日,“新種子法”正式施行,首次建立了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全方位擴大植物新品種權保護范圍,大幅度提高侵權損害賠償標準,進一步健全了激勵育種原始創新的法律制度,對推進種業振興具有標志性意義。
重視品種知識產權是不可抗拒的歷史大潮。聯盟的成立,將致力于為國內的花卉育種和維權提供有力支撐,以團體的力量助力中國花卉育種產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