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一局三公司北京分公司推進國家“雙碳目標”示范項目進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中建一局三公司北京分公司承建的中建學府印悅項目17地塊順利進入基坑支護施工階段,本項目地塊為零碳建筑示范工程,為房山區打造產學研一體化重點項目創造了有利條件,推動了地產行業及建筑業對零碳新概念得落地,讓建筑業高質量、精細化產業更快速發展。
中建學府印悅項目17地塊位于北京市房山區拱辰街道長虹東路與陽光南大街交匯處,本項目作為北京市第一批“零碳建筑”示范工程,肩負著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使命。項目建筑面積102050.34㎡,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60680㎡,地下建筑面積為41370.34㎡,包含12棟住宅樓、1棟托老所(零碳建筑)及一個地下車庫,結構形式為框架結構、裝配式剪力墻結構。
中建一局三公司承建中建學府印悅項目為房山區重點民生項目,共配建11400㎡保障性租賃住房,由市、區住房保障管理部門面向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進行配租。其中零碳養老用房是國內首批響應國家“雙碳目標”打造的示范項目,也是與北京市房山區政府、清華大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一同推進的產學研一體化重點項目。
項目通過光伏技術、被動技術、AI算法等為建筑“開源節流”,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排放。零碳養老用房分為地上3層,地下1層,總建筑面積為1500平方米,規劃具有可同時容納10位老人的養老公寓、老年大學、社區活動中心、老年會客廳功能的老年活動中心。其中,社區托老所配建有適老化廚房、餐廳、公共客廳、心理疏導室,讓老人不出小區門便可享受完備的養老服務;而融入了老年大學和老年會客廳的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則承擔了社區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社交需求,全方位打造“家門口”的“一站式”現代化養老服務站。
據測算,該項目建成后,與普通建筑相比可實現本體再節能40%以上,預計每年節約用電9萬度,減少碳排放85.7噸,相當于節約標煤29噸或植樹14.4萬平方米。該項目建成使用后,不僅能節約市政基礎設施及能源配套成本,有效提升建筑使用周期內的自然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時能確保居住者擁有舒適健康的建筑環境,為居住者帶來顯著的健康收益,實現“零碳+養老”的高效統一。
為順利推動項目施工開展,本項目通過經濟技術對比分析,在地下結構施工階段應用跳倉法施工,有效縮短工期,同時避免后期二次施工后澆帶,達到節約施工周期的目的;房山區揚塵管控嚴格,項目嚴格執行屬地管控政策,同時實行“屬地化管理”,將施工現場化整為零責任到人,針對不同施工階段,制定相關綠色施工管控措施,保證現場持續施工為綠色施工保駕護航;在施工過程中,將設計方案具體化、可視化、3D化,以動畫現實場景的方式呈現,在實際進入施工階段之前,對構件沖突問題或有錯誤的地方,事先偵測減少返工,同時可直接從模型中抽取必要數據統計,提高施工效率。為保障項目結構安全及整體成型質量,提前策劃采用鋼框木模+玻璃纖維板+早拆支撐,與傳統木模板相比,本模板體系可周轉次數 60 次以上;模板本身均為可回收材料,每棟樓使用一套模板,人工操作簡潔,施工過程無材料更換,無傳統木模板的材料替換與損耗,現場施工垃圾少,支撐體系簡潔,材料施工及施工過程綠色環保,低碳減排。(楊雪)